第1237章 有所誤解(第2/3頁)
章節報錯
塘基種桑,有
亭臺樓榭,有了財富的人,似乎總是把生活的享受和生產切割得清清楚楚。
‘大飢’這個詞在《資治通鑑》中一共出現41次。也就是說平均每33.1年這片土地上就發生一次值得被寫入史書的饑荒。
‘人相食’這個詞一共出現33次,平均每41年出現一次。
這三個字加起來一共20畫,史書上出現不過一句,但背後就是無數個家庭妻離子散,易子而食,易妻而食。
溫飽問題是直到不久以前才隨著技術進步解決的問題,在那以前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都是不尋常的……
“技術有風險的呢!”
“1965年,有個人申請了一項分娩裝置的專利,該裝置可以使孕婦以高達7G的速度旋轉,直到她們的嬰兒被離心力甩出。”
“好用?”
“不如一個產鉗。”
“光發展技術也是很危險的,發展到最後你覺得會出現什麼情況?”
“把幾億人射上天?”
玩笑開過,說正經的。
半夜放無人機來探,這事必須查到底。
是誰幹的!
“不是第一次?”
“有預案的。”
“又是預案啊....”
“聽說過莫拉維克悖論嗎?”
“沒印象,是什麼?”
“八十年代的時候,在人工智慧領域出現了一個莫拉維克悖論:對計算機而言,實現邏輯推理等人類高階智慧只需要相對很少的計算能力,而實現感知、運動等低階智慧卻需要巨大的運算資源。”
“這其實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對於整個人類的發現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在他們設想的未來,醫生,律師,股票分析師等高階工種將很快被取代,而藝術創造和最初級的工作或許能存在很久。而對於早期人工智慧來說,一些看起來簡單的無意識的技能要想去完成和實現需要更多的努力。”
“所以在莫拉維克悖論提出後,一部分人開始轉向,他們的研究思路不再侷限於模仿人類認知學習和邏輯推理能力,而是向模仿人類感覺和反應等物理世界接觸的思路設計研發機器人。”
“直到一種新型的機器人的出現開始找到破解悖論的方法。它叫做無人機。”
“無人機在三維空間擁有六自由度的空中無人裝置,作為人工智慧的特殊載體更容易和物理世界進行深度整合互動,....”
“低階,高階,那都是人類的主觀判斷。事實上,資訊感知才屬於海量資訊,人類大腦面對資訊感知的工作策略是:關注跟生存有關的重點資訊,忽略跟生存無關的次要和不必要的資訊。就是資訊過濾,把能量放到分析重要的資訊上。而計算機工程師還沒有研究出這一演算法,所以計算機會攝入一切資訊,不懂主次,這耗能巨大。”
“這道理我也知道。人工智慧恐怕很難明白人類情感上的酸甜苦辣,更不用說什麼愛恨情仇生離死別。將來的人類,恐怕反過來得靠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才能與AI抗衡。”
林雙有些無語,如此說來,....預案有點難搞了,林昭會不會因此頭禿?
“其實駭客帝國電影描繪的世界,一開始展現的只是主角認知。”
“尼奧一開始所知道的,其實是墨菲所說的,而從整個電影來看,人類只不過是由機器人圈養起來,為了實現自己升級的一種生物罷了,而墨菲說的這些其實也是機器告訴他的。
機器本就可以消滅人類,也不需要人類來提供電力,留下人類告訴脫離矩陣的人類這些知識,只是為了在升級自身的同時,確保能夠一次性的消滅所有反抗的人類。機器其實早就知道錫安在哪裡,它只是在等待矩陣升級的時候,去消滅這些反抗矩陣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