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林雙看著這位中年人,他是單獨一個,沒有同伴的樣子。

很快,腦子裡頭浮出他的資料,林仁樹。

“我是做生態農業的。”

“哦?”林雙看看他,隨手拿起一根炸泥鰍遞給他,“不好做吧?”

“生態農業做了五六年了,一毛錢沒掙到還投進去了不少。這幾年幾乎都在破產的邊緣,心境也是秋雨打芭蕉,寒風吹柳梢……哦,我叫林仁樹,也姓林。”

“你為什麼做生態農業?”

“為什麼...”

林仁樹一臉無奈表情:“除了有那麼點田園情懷,最主要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了。”

這些都是場面話。

“食品不管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剛需市場。意識和覺悟都是在某個大事件發生後才會覺醒,就像有些人,抽了一輩子煙,戒不掉,一場病,再也不抽了。食品安全也是這樣,生了病再後悔就晚了,當然現在已經算晚了,評委會安全,還有量的問題。”

“現在你做到哪一步了?”林雙一邊問,一邊還沒忘記往鍋裡放泥鰍。

林仁樹後面排隊人不少,跟著在聽。

網上傳言,林雙為人很好,如果你不惡意冒犯他的話,他就是春風拂面。

所謂惡意冒犯,包括了強行要握手合影簽名懟臉拍,請吃飯等等。

正常人也受不了那些,更何況,林雙又不是娛樂圈明星,光靠臉混飯吃,人家有實業的,做的那些事都有譜。

林仁樹就是衝著這點來的。

“我其實是有一個計劃。”

“商業計劃?”

“創業計劃。”

“說說看。”

“在地級城市周邊建百畝農業園,生產,加工,倉儲,農業科技服務鄉村;然後是精選全國最優質農產品,新創或借鑑全國特色小吃,非遺美食,由中央廚房標準化生產。”

林仁樹一邊說,一邊仔細看林雙的表情。

“嗯,還有呢?”

“還有就是搭建婦女創業平臺,做社群健康服務中心。公司引進專案,由社群服務中心做大資料蒐集,市場推廣,並集合訂單。形成以家庭,社群為單位,圍繞衣食住行服務的私人訂製。”

這人在這裡說,後面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耐煩,也跟著說話。

“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種田,我今年種了三畝田,耕田施肥播種灑農藥一系列所付出的成本和勞力都不算,就從收割開始算一下,因為近段時間天天下雨,三畝水稻我請了四個臨時工幫忙搶收,每人工錢150塊,包一餐中午飯,四個人一起收了五天,共20個單天,發了3000塊。”

幾個縣領導奇怪地看這人,也判斷不出是不是真農民還是被誰安排來上鏡頭的。

“打得3300斤稻穀,每斤出田穀1塊錢,由於穀子長時間泡了水長牙子了,估計一塊錢一斤沒人要,就按一塊錢一一斤算吧,3300斤就是3300塊,除去開他們幾個人工錢還有300塊,這年頭豬肉貴,這300塊錢勉強夠買生活費。你們說種田還有什麼意義,倒貼了,不種至少還保本。你們說我以後還要不要種田?”

邊上有人點頭,有人卻聽不下去。

“3300斤稻穀你用20個工收,服了你,我也是農民,我也種田不合算,但3300斤最多10個工就能收回來,當然,工資也是150一天,起碼200一天包吃,還要看挑谷挑多遠,如果在500以內,一個工收500斤,大概6個工收完,開支1500左右。你這純粹是瞎算,欺負這裡多數沒種過田的?”

“就是,在田裡跳舞嗎?三畝稻穀要二十個工日?”

“關鍵是倒伏了,是大風的原因,與排水無關,水排了,倒伏了下幾天雨也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