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路的這邊,是路邊的排水溝,沿路欄一米高,這溝大概一米多寬半米深的樣子,裡面有水,種著一種林雙沒見過的綠色植物,一米多高近兩米,一叢叢像是綠化帶,有些上面還結著像稻花似的穗子。

“知道這是什麼嗎?”

“不知道,好像禾本科的。”林雙看看林昭,如果她不說,林雙還以為是隨意種的蘆葦什麼的。

“給你個提示,跟稻很有關係。”

“不會是轉基因稻吧?”

林昭白他一眼:“不是,跟稻很有關係就是轉基因稻?”

林雙尷尬一笑:“是什麼?”

“這個叫菰米。是六穀中的一種。草頭下面一個孤兒的孤,也有寫成草頭下面一個瓜字的。”

“它是六穀之一?”

“其實,在古代不只是五穀,是有六穀的。最早六穀是稻、黍、稷、粱、麥、苽。這苽後來被當成了蔬菜種植了,所以就被從六穀中除名了,然後就變成了現在的五穀。你沒吃過吧?”

“經常吃瓜,沒吃過苽,呃...您說”

“菰米,又稱為雕苽、雕胡、菰粱、安胡,周代時是作為供皇帝食用的六穀之一,這種作物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還是天然的染色劑,園區外圍水溝邊都是種的這個。”

林雙盯著外頭那看了會:“產量不高吧?”

“是的,產量不高,而且還容易得病,好在真菌感染寄生之後,就會在它的嫩莖處發生畸形,長出肥大的嫩莖,看起來有點像竹筍,就是你肯定吃過的茭白。”

“茭白我吃過,炒肉片不錯。我還以為是那種矮矮的,沒想到....是這樣的。所以也不是為了要那個米?”

“並不是,當然也可以採收,今年就收了一點。”

好多蟲子在飛,林雙還看到了不少的青蛙。

這麼一瞧就知道這裡應該打著生態牌。

溝這邊路側有一米多高的綠色護欄,溝那邊一米外有一圈六米高的綠色鐵絲網欄,不過裡頭灌木還是長出來了,畢竟到處都是洞洞眼。

應該都是枸杞,已經能看到到處長著紅色的小果實。

在他現在看到的這一片,枸杞裡圈種的是樹,有的樹高七八米,有的樹高五六米,七八米高的枝葉間掛的都是綠色的刺球,應該是板栗。

五六米高的那個.....

“板粟跟桑樹。”

“原來是桑樹,這裡還養蠶嗎?”

“有養,但桑葉本身也是很好的飼料。”

“也是,畢竟蠶都愛吃,肯定是好東西。”

再然後又是一排枸杞,然後又是金屬絲網欄,兩層絲網欄之間大約有三米距離,橫架著同樣是鐵絲網格。

這些網格層把整個空間劃成了二樓,三樓,二樓看起來是全鋪的,離地兩米,三樓就沒有全鋪,似乎是照顧到了樹冠,有些地方還是擋雨棚。

林雙看到了一根十多米高的避雷針,應該是那玩意。

上面有監控雲臺,還有人坐在那上面看書,林雙的視野當中,有十二個,都是年輕女人,看的書也是不同種類,有的還在做筆記,一股子濃濃的學習風撲面而來。

透過這些樹,這網下層,林雙看到了裡頭種了不少的草,還有很多各種花色的雞在地上悠閒地走動,在落葉裡翻找著地上的蟲子。

給人感覺這不像是圍牆,倒像是臨街商鋪。那些女人在二樓小資,樓下是覓食的群眾。

“這些枸杞是從寧夏引進的良種。”

“不怕人偷摘啊?”林雙問道。

“真要是偷摘又能摘多少。”

“摘倒是不怕,怕的是人家摔傷了還來告你,這一溝的板栗殼,摔進去都得一身刺。”

林昭笑而不語。

“為什麼不直接弄磚牆呢?”林雙感覺這種很好爬。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