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

“五十塊?”林雙大膽地猜。

“既然是藥,那就得按著藥價賣,一千塊。”

林雙聽到一千塊時,真的給嚇了一跳,若不是現在這麼有錢,以前自己一月工資買不到這樣的七根絲瓜。

網上去買,一千塊能吃一年吧!

林雙知道現在很多人得痛風,這種也算是“富貴病”,吃得太好,身體承受不了,食物裡頭有大量的嘌呤,這東西降解後成為尿酸,本應該再降解下去,但腎說臣妾做不到。

於是尿酸就在體內沉積,到哪都形成針狀結晶,容易引起關節處發炎,劇痛無比,據說是風吹如刀割,不然怎麼敢起這個名字。

“你覺得貴嗎?你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消費水平,也許有人節儉,但敢在外頭養小的,就別省這個錢。這可是藥!”

林昭伸手摸著一條垂下來的絲瓜,“不然怎麼顯得藥有用呢!而且這麼大條,賣相這麼好的,也沒那麼容易找到。你讓她們去網上買十幾塊錢的,呵呵,.....”

林雙笑嘆,這是多高明的營銷啊!

一般人都懂,如果你準備買一個禮物送給別人,500元的圍巾和1000元的大衣,哪一個會讓對方更加開心?

答案大機率是500元的圍巾,因為對於圍巾來說,這價格的品質相當不錯了,但一千塊的大衣可能品質很一般,所以只花一半錢的圍巾帶來的滿足感可能會更高。

這就是“少即是好效應”,創造了對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感知的“溢位感”,轉移了對客觀理性價值的注意力,增加其主觀非理性價值感知的分量。

如果這小三花一千買的是千年人參,那絕對沒這麼好的效果。

“那真的有沒有用?”畢竟是藥。

“作用肯定是有的,討歡心的作用非常明顯。一條絲瓜絡拿去去,煎好一碗湯,至少能換幾個好包。而且還省得做菜了。”

關心呵護,費心找藥,親自煎煮,像極了愛情啊~

“煎完藥再拿去搓澡,還顯得人特別節儉是吧?”

林雙剛說完,小腿又捱了一下。

看著她的腳:“已經不怕了?”

“就顯得你聰明!”

林昭眼裡全是笑意,還真的是這樣,煮完的絲瓜絡不會傷面板,去角質特別好。

林雙抬頭,這一條條大絲瓜真的像是絲瓜精。

“絲瓜也不是本土物種,大概是宋朝引進到閩地,這個作用不亞於番薯。”

林雙略驚,絲瓜有這麼大作用?這只是菜吧?番薯那是可以代替主糧的。

“你不知道?”

“我...其實沒什麼文化的。”林雙老實承認。

林昭噗嗤一笑:“倒挺謙虛。”

林雙看她:“您不說,我就回頭查手機去了。”

“威脅我?”

“我哪敢啊....”林雙無奈看看四周。

林昭輕輕白他一眼,伸手撥了一根眼前的瓜:“陸游為絲瓜做過一首詩: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說的就是絲瓜用來當潔具的作用。”

“百潔布?”

“絲瓜與別的蔬菜不同,它只能未熟時吃,熟了後就會變得乾燥,無法食用。可是它剛剛傳入我國時,古人的種植經驗不足,並不知道絲瓜的特點。一直種到這樣子,就已經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