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9章 徹底出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樣的一幕,在島國幾個有名的古玩市場上演,在數個私人藏品交流現場上演,但卻不侷限單一的一個姚廣勝,也不侷限一個瓷器。.>
銅器,木器,金器,凡是精美的,有著極大收藏熱度,極大收藏價值的物品嗎,甚至包括字畫,硯臺,墨錠等雜七雜八,種類可說五花八門。
不過倒是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這些,都是民國時期,甚至更早的高仿大師,而且都是有著業界良心的大師。
也就是說,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和製作年代。
就連唐宋的作品,也在清朝時期製作,並註明時間。只是隱藏的都格外的巧妙,製作的精良,真的達到了肉眼難辨。
最可怕的是,科技手段的檢測居然無法說明某一件唐朝的隨葬品,唐三彩是清朝製作,是高仿。
不論碳十四檢測,還是別的年代檢測手段,得出的結論都是唐朝。
這下小島國火了,在遭到襲擊後,再次火爆。
不過,卻是遍地高仿,遍地假貨的火爆,連政斧都無法澄清,無法阻止熱度的升溫。
而那些前來撿漏的,卻人心慌慌,都不知道自己花了幾十萬,幾百萬買的物品到底真假,紛紛尋找可以信賴的人進行鑑定。
返回華夏的,當然最信的著目前完全開放,不收費的金陵鑑寶節目。
可是,他們沒有太多的僥倖,不值錢的,沒啥鑑定價值,比如民國的,但清朝的,不論是瓷器還是字畫,還是金銀器皿,都被證實為高仿。
凡是在島國帶回來的,無一例外,全軍覆沒。
之前,節目裡偶有來自島國的物品鑑定為高仿的,但什麼地方沒有高仿?可現在不同了,鋪天蓋地,比比皆是,這就讓人崩潰了。
買了的,自然痛苦,最起碼是錢財的損失。
想去撿漏的,這下徹底滅火,沒了那種僥倖。
島國,在短短的三四天時間裡,徹底的名聲在外,島國的藏品也徹底臭了。
就連那些試圖扭轉外界評論,證明這裡的藏品並非都是高仿,有一定知名度的收藏家,在召開個人展品交流會的一刻,卻遭到了致命的打擊。
他們展出的展品,竟然同樣是高仿,高仿年代不同,遠的,華夏的甚至達到了明朝。
幾百上千件藏品,竟然讓踢場子一樣,被來觀看的愛好者一一指出假的證據,就算最後匆匆關閉交流會,但那些照片卻擋不住發到網上,並跟之前在大庭廣眾發現的假冒高仿對比,得出了確切的結論,那傢伙手裡沒有一件真品。
這下,小島國的藏品真真切切的臭了。
尤其華夏公開的鑑寶節目,本著為愛好者提供避免上當受騙的幫助,竟然多個電視臺推出瞭如何鑑別高仿的專業節目。
節目的地道當然到位,因為,有實物用來對比。
高仿和真品擺在一起,乍一看是一樣的,甚至有姊妹作品的趕腳,但細緻介紹後,半懂不懂的都看出了,那些假的微妙的差別。
當然,還要弄出內印證實,那些隱藏在釉料之下,花草間,不易找到的內印,讓收藏愛好者大呼過癮,鑑定水平竟然都無形中提高了的趕腳。
這下一來,本來不是針對小島國,純粹就是一種帶著趣味的科普,卻讓小島國的收藏界雪上加霜。
不過相對這些,大家最奇怪的是他們竟然手裡沒有真品,這是難以接受的。
要知道,這些珍貴的藏品都是他們歷年掠奪而來,尤其是侵華戰爭和八國聯軍那個時段,搶劫,怎麼可能不拿真品?
更多的猜想卻出現了戲劇的說法,那就是清朝皇家的藏品也好,民間的藏品也好,真品已經少的可憐,導致小島國大肆掠奪,卻弄回了無數的高仿。
不得不說,這要是真的話,將是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
如此的衝擊下,島國的收藏界徹底亂套,想細緻的鑑定手裡藏品的真偽,又擔心萬一鑑定是假的,那,他們將一無所有。
甚至連剛剛成為國家的東都史料館都草木皆兵,召集了國內最具權威的鑑定大師,鑑定手裡超過百萬數量的藏品的真偽。
不過還好,在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他們沒有找到一件仿品,也沒有找到跟目前市面流通高仿相同的特徵。
這說明,他們手裡的還真的是真品。
這下,他們徹底的鬆了口氣,遂加大了展出的力度,試圖扭轉世人對小島國收藏界的認知,抹掉假貨遍地的帽子。
但結果如何,短時間也難以有個定論,不過,在爆炸襲擊事件到現在,不論是旅遊業,還是投資,再次走向更低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