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1章 傳國玉璽(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馬炎如曹丕當初一樣,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自此歸晉。
只不過在公元311年,前趙國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傳國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滅前趙,得到傳國玉璽,更是別出心裁,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說完,指著那方大印說道:“你看這裡,這就是當年曹丕命人刻下的。”
薛郎的確看到了玉璽的肩部刻著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這是曹丕欲蓋彌彰的舉動,而在右側,則是刻著後趙國石勒所加的幾個字,天命石氏,跟記載的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在玉璽下方的一個角上,看到一塊與玉璽色澤毫不相同的金黃之色,看起來清清楚楚,猜想這恐怕就是王莽將玉璽扔在地上時,所摔破的一個角,之後用黃金補上的位置。
琢磨著,伸手拿起玉璽翻過來一看,果然刻著八個篆字,可惜他不認識,但不耽誤他知道那是什麼。跟著,看到了被黃金補上的那一個角的全貌,心裡動了動。
一塊與玉璽色澤毫不相同的金黃之色,看起來清清楚楚,這恐怕就是王莽將玉璽扔在地上時,所摔破的一個角,之後用黃金補上了。
這個角補的雖然不是很完美,但卻讓人看起來十分的舒服,只是讓薛郎疑惑的是,為什麼王莽沒有用摔掉的碎玉修補,反而用黃金,猜想或許那碎玉碎成了多塊,無法修補了吧。
柳敗城沒有急於上手,在薛郎琢磨的時候說道:“要想辨別真偽,還有一點,那就是在唐末五代的一位道門領袖杜光庭所作的一本中的記載,“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顏色。
薛郎心裡一動。
當年霍建業給他講解玉石知識的時候他曾經好奇的問過,想知道完璧歸趙的和氏璧最後是不是被雕刻成了玉璽,和氏璧又是什麼玉質。
回想著,他拿著玉璽的轉動著,驗證下這杜光庭記載中所說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的話,那麼就說明杜光庭見過真正的傳國玉璽,如果不是,那就說明這是杜光庭所杜撰出來的。
果然,他在這玉璽的側面看到了與正面毫不相同的色澤,一片碧色,也就是青綠之色,看起來猶如一塊美麗的碧玉一般,讓人難以置信。
透過之前的觀察,薛郎發現這傳國玉璽的玉質,雖然與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有些相像,但卻要超過羊脂白玉,而且觀察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同,此時從側面,看到了玉石變換了一種顏色,已然可以確定,它不是和田玉了。
傳說這塊玉是由卞和在荊山發現的,屬於荊山玉,關於荊山有沒有玉,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議。
薛郎記得霍建業曾經說過,以前,荊山當地政府的玉文化研究中心對外宣佈,歷經三十多年的探尋,終於在荊山發現了玉礦,並且展示了挖掘出來的玉石原石。
霍建業也檢視過資料,只是挖掘出的大多是金玉,或者是綠玉,還有戰國紅和木紋色的玉等等,至於這如羊脂白玉一般色澤的玉,他確從未聽說過。
不過這些都沒關係了,他就算不是什麼文物專家,這會也確定這就是銷聲匿跡數百年的傳國玉璽了。
心裡確定了這就是傳國玉璽的一刻,那種驚喜的趕腳,讓他理解了研究古玩的人得到心儀真品時的趕腳了,還真有點小激動。
攥著玉璽,抬頭剛要說話,忽然看到柳敗城眼中的熱切,忙將手裡的玉璽遞了過去。
柳敗城也沒推讓,小心翼翼的接了過來,就著頭上的燈光仔細的看著,臉上漏出的驚喜和陶醉讓薛郎都能感受到他情緒的變化。
看了足足三四分鐘,柳敗城才吐出一口濁氣,笑著說道:“之前還研究割捨什麼藏品來堵住一些人的嘴,這個,就再合適不過了,而且一個足以。”
“你是說捐了它。”
薛郎眼睛虛了虛,隨之明白了柳敗城的意思。
傳國玉璽,得之就是真龍天子的傳說雖然不可信,可是要真的自己擁有了它,那會讓一些人不安的。反之,捐出去,一個是讓此寶有了正統的歸宿,一個就是讓一些人心安。
念頭轉動間,薛郎笑道:“那也要讓一些部門為咱們做做廣告,打打工才能給他們,要不,豈不是虧本的買賣。”
“妙極。”
柳敗城大笑,“講本求利,你還真有做買賣的天賦,在磚家確認此為真品的這段時間,報道會連續不斷,在突然捐出顛覆了所有人的判斷時,博物館就徹底火了。不過,這份膽量卻不是誰都有的。”
有那麼高大上嗎。我只是想多留些天而已……
薛郎暗自嘀咕著,也沒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