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排入河流海洋。”

魏:“使海水的汙染實在太嚴重了,塑膠產品的大量入海導致嚴重威脅了海洋中生物的生命。”

魏:“對人類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海洋魚類中存在的大量塑膠會最終被人類吃進去。”

魏:“海水對塑膠又有一定的腐蝕做用,因此我們要做一個移動的機器來淨化海水。”

魏:“我們稱這個專案叫水中的玩具。”

魏:“下面我來提需求,第一需要機械人內部有一個小型焚化爐,為機器人的運動提供動力。“

魏:“原材料是塑膠,由於塑膠燃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但是多次燃燒之後也會生產氧氣和碳。”

魏:“目標是把氧氣排入大海,把碳留在機器人體內。”

魏:“另外機器人自帶淨水器,可以吸附工業中的有害物質。”

魏啟富提出的第二個專案就比第一個專案要困難許多,不是簡單的電子設計問題還涉及到能源利用的問題。

研發人員們參考了汽車發動機的原理,還有塑膠的攪碎、脫水與燃燒相關的問題。

為了儘可能的做到研發的詳細,內部發動機設計開始的時候就很大。

研發人員直接買回汽車的發動機做改裝,輪子就相當於螺旋槳,第一個機械人大家稱它為海龜一號。

因為它做出來真像海龜,海龜的頭部有個機械吸收嘴,塑膠就是被這個嘴巴大量吸入。

吸入後又一個去水間,塑膠到達去水間後會被脫水處理,之後就會來到燃燒室。

燃燒後的氧氣會用來為下次的燃燒做備用,只有多餘的氧氣才會被排放到海水之中。

燃燒後主要是一氧化碳氣體,一氧化碳氣體會來到海龜的動力室。

在動力室內利用天然氣汽車的發動原理,推動海龜的四個‘手’的運動,從而可以在水中自由的遊動。

當整個機械人做好後,為了使海龜更加逼真,研發人員還專門製作了海龜皮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