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全面進行整頓(第2/2頁)
章節報錯
胡建浩從輕工業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天寧市糖菸酒公司,端上了令人豔羨的“鐵飯碗”。不過,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已是科長的胡建浩,毅然辭職,投身於下海經商的浪潮之中。
早期資金有限,胡建浩租了個面積不大的食品車間,創辦了天寧市恰好冷飲廠。當時,國內的冰棒製作簡單,門檻極低,如何分一杯羹呢?胡建浩大膽創新,將果汁冷飲製作成冰棒,設計成雙節棍狀,並取名“棒棒冰”。
很快,冷飲市場便有了胡建浩的一席之地。
市場從來不乏模仿者,“棒棒冰”也一樣。後來冷飲市場趨於飽和,胡建浩考慮轉型。
天寧省有關部門組織企業家到外省考察。胡建浩走到哪裡,都要買一袋炒貨。同行的朋友還跟他開玩笑:胡總,你怎麼那麼愛吃零食!
吃著吃著,胡建浩就吃出了門道。
有一次,胡建浩發現買的一種瓜子,皮非常白,嗑起來不髒手,而且瓜子仁還特別入味。
經過仔細研究,他發現這種瓜子應該是先浸泡去粗皮,同時將鹹味“喂”進去,然後進行炒制的。
於是,瓜子炒貨生意要怎麼做,胡建浩有了初步想法。
那時候,國內已經有了好幾個炒瓜子品牌。胡建浩要給自己的瓜子起個響亮的名字:“洽好”。
胡建浩曾總結過洽好瓜子的成功之道,包括了工藝、包裝、營銷、渠道等方面。
將傳統炒瓜子改為煮瓜子,減少了上火的成分,中草藥、香料的味道更能滲入到瓜子仁裡面,乾淨又入味,形成了洽好瓜子的特色。
過去,路邊炒貨大多用報紙、塑膠袋隨意包裝,洽好瓜子採用了牛皮紙包裝。棕色牛皮紙搭配中國紅圖樣,辨識度極高。
此外,胡建浩還以唐詩、宋詞、紅樓夢等為主題,在包裝袋裡放置文化卡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點名只買有卡片的瓜子。
看著洽洽瓜子熱銷,胡建浩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到京城電視臺投廣告。這筆費用投入至少需要400萬元。那時候,洽好瓜子才剛剛起步,企業的利潤遠遠支付不起這筆費用。因此,他的這個決定引起公司管理層的反對。
管理人員認為,產品本身已經賣得非常好,沒有必要再去京城電視臺打廣告了。但是,胡建浩在一片反對聲中,堅持己見,借錢投放了京城電視臺的廣告。
在上個世紀,在電視、報紙上打廣告是營銷的王道,能登上京城電視臺,更是意義非凡。
胡建浩最終沒有押錯地方,經過電視營銷後,銷售額一飛沖天。
快速發展的洽好瓜子,後來掛牌上市,正式成為國內“炒貨第一股”。那一年,胡氏集團總營收達到30億元,胡建浩成了名副其實的“瓜子大王”。
由於年齡和身體原因,胡建浩開始辭去胡氏集團總經理職務,讓其侄女胡春亞擔任。
胡春亞在大學期間,進修的就是食品專業。大學畢業後,便在胡氏集團擔任質量總監。
不過,在胡春亞的管理下,胡氏集團的經濟效益並沒有實現有效增長,特別是瓜子生意不升反降。
胡氏炒貨上市的時候,胡氏集團的產品已經開始了多元化發展,在主營業務構成中,不光有葵花子類、薯片、西瓜子類、派類、豆類、南瓜子類、花生類、堅果類產品,還有開心果、核桃、杏仁等。
在招股說明書中,其提到為滿足現代社會消費多元化發展的需要,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開發了各種型別的產品。
只是,胡氏集團的多元化的嘗試,效果並不好,甚至以失敗而收局。薯片業務的規模停滯不前,果凍業務和牛肉醬業務紛紛陷入虧損,其他業務的發展也不是很順利。
有專業機構研究後認為,胡氏集團公司的多元化激進,品類跨度大,而且戰略決心不堅定,還分散了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接著為了公司生意,董事長鬍建浩歸來,再次兼任總經理,公司開始剝離副業、迴歸主業。
胡建浩開始剝離虧損中的果凍業務,出售了原先收購的股權,將精力逐漸轉向瓜子業務。
胡春亞在與陳西峰交談中提到:“陳董,過去幾年,我們的日子比較好過,太安逸,導致我們狼性不夠。”
“大伯重新迴歸後,開始調整公司戰略、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調整組織架構等。”
“另外,我們還找到了發展胡氏炒貨的第二曲線——堅果。
只是,胡春亞接下來的話,讓陳西峰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