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銀行小額貸款(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平陽、朱永誠、幹海林三人是同鄉,之前就一起在月湖支行附近的一個建材城裡賣裝修材料。
三個人賣的東西不同:董平陽是賣的燈具、電線和開關;朱永誠賣的是地板、塗料和瓷磚;幹海林賣的是門窗。
三人常常互相“照顧生意”。如果一家接了訂單,常會附帶著給顧客推薦另外兩家的產品,因此也算是同氣連枝的“生意夥伴”。
聽他們介紹完各自的經營狀況後,王劍平取出了申請表,請他們填寫完畢,便跟著他們走訪了各自的門店和倉庫,核實經營情況,都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
按照流程,最後還要有一個訪談,談完後再填寫《客戶訪談表》。按規矩,訪談是要“一對一”進行的,因為有些問題較為敏感,如果一起談,擔心有人說話有顧慮。
王劍平本來是打算一個接一個地去他們各自的辦公室進行訪談,考慮到他們上一次辦理聯保貸款時已經走過這套流程了,同時現在這三個人又一起跟王劍平說,他們三家為了節約成本,辦公的場地都是合在一起的,於是,王劍平最終便用他們合用的辦公室進行訪談。
進了辦公室,王劍平還特意看了看牆壁,結實的鋼筋水泥,隔音應該不錯。曾經有過密室談話內容被他人偷聽的經歷,所以許多信貸員在這方面尤其謹慎。
第一個接受訪談的是董平陽,他的倉庫裡還有很多庫存燈具,賣的最好的是一套水晶燈,價格是3000多元。
董平陽有一支長期合作的裝修隊,批發走量還是較為可觀的。當王劍平問起他們三人是如何相識的時,董平陽說他從小就出來打拼,是某年回到老家過春節時認識的朱永誠和幹海林。
接著接受訪談的是幹海林,王劍平問道:“幹先生,我剛剛看到您的倉庫裡幾乎沒什麼貨,是怎麼回事?”
幹海林回應道:“我們平時做的都是接裝修的活,現在每戶家裝都講究個性化了,我只在經營部這裡提供門窗的樣品,剩下的,都是施工隊把門窗的資料包給我後,我再聯絡工廠直接發貨送到客戶那裡。”
“本來窗子都是玻璃做的易碎品,好的中空玻璃,1平米要1000塊左右,如果放在我的倉庫裡中轉一道,就會增加運輸損壞的風險,所以我這裡的倉庫幾乎是空的。”
這樣的回答聽起來倒也無懈可擊,王劍平又和他聊了一下之前他們三人怎麼認識的家長裡短,說法和董平陽也基本一致。
最後接受訪談的是朱永誠,他的倉庫裡各款地板齊備,沒有哪種型號的庫存特別多,經營銷售情況明顯好過了另外兩家,顯然,這次的聯保的核心人物是他無疑。
王劍平為他準備的問題也比另外兩位要多一些:“朱先生,我剛剛看了您的倉庫,您的貨週轉率和賬期一般都是多少?”
朱永誠回應道:“存貨週轉一般要60天到90天吧,賬期的話,一般3個月……沒辦法,老客戶多,有些客戶喜歡延長時間,但基本上還是能正常付錢的。”
王劍平還是那個問題:“那您是怎麼認識另外兩位的?”朱永誠的回答也和董平陽、幹海林一致。
王劍平丟擲最後一個問題:“您的資質應該是你們三位裡面最好的,為什麼您會和另外兩位在一起‘聯保’呢?”
朱永誠似乎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愣了半餉,並沒有直接回答。
第二天,王劍平把寫好的調查報告交給了其師傅林世軍,讓他把關。
“這是你昨天一天的成果?”林世軍看完後問道。
王劍平回應道:“是啊,我去了一天,弄了這些東西,您幫我看看我寫的怎麼樣。”
林世軍指著報告裡的一些資料問道:“你寫的報告裡面,是怎麼複核客戶的財務資料的?”
王劍平解釋道:“因為客戶屬於小本經營的工商戶,沒有完整的會計制度,我只能根據表裡的內容將客戶提供的數字填進去。”
林世軍見王劍平沒有理解其意思,便耐心地繼續問道:“我不是問你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是問你怎麼複核數字的正確性?就比如這個庫存,你對我說說,你是怎麼複核的?”
王劍平向林世軍解釋道:“師傅,我進了倉庫仔細看過,而且還留存照片了。”
林世軍繼續問道:“你開啟看過倉庫裡的箱子沒有?”
王劍平心裡一驚,連忙說道:“沒有,師傅,我還以為不用開箱檢查。”
林世軍嘆了一口氣,進行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