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李氏集團下樓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一般情況下,房產開發商暗箱操作,讓購房者將房款打入非監管賬戶,主要是為了將專案公司的資金抽調至集團總部,以解集團的資金壓力。
李氏集團房產開發公司的這種行為,在很多房地產企業中都存在,現在只是被人捅到網路上了,相關部門便不得不進行糾正和處罰。
網路風波的後果還是很嚴重的,經過網友的進一步舉報,李氏集團名下的所有房產開發專案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於是許多專案都被相關部門進行處罰或暫停銷售。
暫停銷售,那麼資金回款就沒有了,於是李氏集團就面臨著“流動性破產”危機。
本來的話,只要資金鍊不出現大規模斷裂,集團公司就有可能走出困境,反正可以一直微環下去。
對於李氏集團而言,當前最寶貴的是時間,需要不斷輾轉騰挪,與各方達成和解。
原先秦子傑讓陳西峰購買了大批次的明天航空的股票,現在秦子傑和陳西峰開始不計贏利地大幅度拋售,從而使得在港上市的明天航空公司股票持續下跌超20%,造成資本市場信心大跌,從而李氏集團根本無法透過明天航空公司繼續從市場上進行融資。
這還不算,秦子傑又讓人在網路與新聞媒體上曝光李氏集團用古董字畫進行抵押後,又把這些物品進行轉賣的訊息。
風雲山莊的秘密寶庫被偷盜後,李家凡封鎖了相關訊息,又透過關係與銀行高管達成了默契,只要李氏集團按時還款,銀行沒有必要追究這些抵押物。
當然,陳西峰事先已經讓人去某幾個拍賣場進行秘密委託拍賣出幾樣李家凡曾經抵押給銀行的古董字畫。
又是有圖有真相,為此這些銀行不得不要求李家凡要麼交出這些抵押物放到銀行的保險櫃裡,要麼立即歸還貸款。
由於受到一系列事件的影響,天信國際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將李氏集團的主體信用從AA降至A,並將李氏集團旗下6只債券債項信用等級從AA降至A。
股債雙殺、評級下調、財富暴雷……於是李氏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本來的話,高負債隨著高週轉,問題還不大,但現在遇到了各種問題,李氏集團似乎是開始退潮了還在裸泳。
雖然從表面上看,是貪慾最終導致了李振海、李家凡的結局。然而,盲目自信,對自己缺乏清醒的認識,更是關鍵。
貪不是原罪,企業想做大做強,必然要有適當的貪慾。
知名商人胡雪巖曾說過:“以小博大,十萬兩銀子做百萬兩的生意。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會做生意。”
此話是否合理值得討論,但過去十幾年,一批批房企確實是玩著類似的高槓杆遊戲,但大勢並非永遠波瀾壯闊,如今,本來屬於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落幕。
但是很多企業家卻常常誤認為大就是強,在自身實力不濟的情況下盲目併購,迎來的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崩塌。
另外,李氏集團之所以負債過多,還與公司高額分紅有關。
本來的話,上市公司股東分紅,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從回報投資者的角度來說,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佳方式。當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所持股份不能套現,分紅就是對大股東最好的投資回報。
但分紅也是一面鏡子,鏡子的一面,是上市公司利潤的成色,鏡子的另一面,是大股東真實的現金流入。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李氏集團素以分紅著稱,分紅之頻、額度之大,以至於每到分紅關口,市場都會刮出一陣“李氏集團豪氣分紅”的資訊旋風。
公開資訊顯示,十年來,李氏集團用於分紅的現金總支出已經超過300億。
在去年,從表面上看,這是李氏集團商業版圖最蓬勃的一年。它提出的新能源專案,計劃之大、規模之宏,如同能量驚人的照明彈,讓人不敢直視。
不過,也就在這一年,也是李氏集團資金困境徹底暴露於世的一年。它看起來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邊緣——以至於要以公開信的方式,向有關部門提出求助,化解掉自己無法掩飾的債務危機。
不過,也在這一年,風雨飄搖的李氏集團,卻在下半年繼續進行自己的分紅計劃,並且史無前例地分掉了80億元現金。
對此,李氏集團對外解釋,目前公司的現金餘額完全有能力實行本次分紅,並且未來不會對公司現金流以及公司運營造成影響。
但這樣的解釋,只能解釋其分紅政策的理論上的合理性,卻很難構成一個現實層面的支撐理由。
最近幾年,我們聽到的越來越多的詞就是“負債”,似乎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背上了不同程度的負債,比如房貸、車貸、信用卡等等,年輕人因為每個月要還貸導致生活質量降低。
有的人說,負債越多,壽命就會越短,事實上這正是體現在生活質量上。不過對於富人們來說,他們不會因為負債而發愁,相反他們會把負債的多少當作是實力的高低。
有些人即使欠下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負債,也該吃吃該喝喝,絲毫沒有因為負債而影響了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