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後老爹不在了,他就可以做主把這門手藝轉讓給李東了。

這樣也算是還了李東的恩情。

轉天一早,胡老四就去了村長家裡,把李東想要建酒廠的事,跟老村長說了。

老村長當即激動的一拍大腿,說這是好事啊,還猶豫什麼,趕緊答應下來,省的李東再變卦。

胡老四又苦笑著說,他擔心酒賣不出去,賠錢。

老村長用跟胡昭誠一樣的理由跟他說,只要酒好,就不愁賣。

而且在村裡建這麼一個酒廠,可以解決一下村民的工作問題。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還好說,都出去打工了。

可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出去打工都沒人要,只能留在村裡,守著那幾畝地。

酒廠建好之後,這些人就可以進酒廠打個工。

好歹也能貼補下家用。

而且,酒廠建在村裡,肯定得給村裡一筆錢,哪怕只給個幾萬塊錢,也能幫村裡改善一下。

還有,釀酒需要糧食,村民種地瓜、種高粱,也能增加點收入。

所以無論怎麼看,建廠都是件好事,還有什麼猶豫的。

老村長當即就拉著胡老四,來到他家,要跟李東當面談談這件事。

李東才剛起床呢。

李桂珍已經做好了早飯。

李東跟胡老四坐下吃早飯,老村長則坐在一邊,幾人就詳細聊了聊建酒廠的事。

老村長上來先說了一通客套話,什麼代表村民感謝李東之類的。

李東也客氣了一下,說這個酒廠還需要村裡的關照。

老村長又問李東,打算投多少錢,廠子準備建多大,在哪個位置建。

他這邊也好準備一下,該報批的報批,該徵地的徵地。

至於廠子建多大,李東並沒有具體概念。

他又不懂酒廠這一套。

他倒是想建的越大越好,但這顯然得跟產能相匹配。

而酒廠的產能,又受到原料的制約。

李東的想法跟胡昭誠是一樣的,就是寧缺毋濫。

一定要保證酒的品質。

胡老四昨天也說了,他這個酒,關鍵就在於山泉和當地糧食。

用別的水和糧食釀不出那個味來。

李東便問了問胡老四的意見。

問他當地的這個山泉水,還有這個糧食,一年夠釀多少酒的,而釀這些酒,又需要多大的廠房。

胡老四想了想說,當地的這個山泉,倒是不缺,光是他們村子周圍,就有十好幾個泉眼,一年四季泉水不斷。

就是這個糧食,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