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看到了好幾篇帖子,在那一本正經的分析,說什麼華邦的主營業務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剛剛釋出的半年報,業績還比去年有不小的提升。

另外,華邦在雲城投資的汽車工廠,也進展順利,馬上就要投產了。

華邦現在的股價,已經跌到了低位了,完全可以進場抄底。

還別說,這個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體現在了盤面上,就是股價在十塊錢附近,開始回撥了。

回撥勢頭還挺猛的,噌噌的往上拉。

李東都無語了。

還真特麼有不怕死的啊?

華邦這眼瞅著都要分崩離析,準備退市了,最不濟也是個資產重組,這個時候還進去抄底?

不過仔細想想,李東也能理解那些散戶的做法。

說到底,就是一個資訊的不對稱。

對於那些散戶投資者來說,他們所能得到的資訊,終究只是一部分,而不可能得到全部。

就拿華邦這次來說,暴跌的真正原因,是背後所牽扯到的這些權力之爭。

李家失勢了。

這才是根本原因。

正是因為李家失勢,所以那些國際資本才會紛紛撤離,所以李東才敢放心大膽的壓盤做空。

如果李家不失勢,那些國際資本也不會撤離,李東縱使有三千億美刀的資本,也不敢正面跟那些國際大資本對著幹啊。

但是這一切,散戶們是看不到的。

很多散戶投資者,可能甚至都不清楚華邦跟李家的關係。

散戶能看到的公開資訊,也就是那些投資機構釋出的分析報告、網站新聞資訊、以及透過一些小道訊息打聽到的。

把這些訊息綜合起來一分析,那華邦這次暴跌的原因就是,顧平章跟魏囂的落馬,牽連到了華邦。

另外再就是,華邦大股東股權質押,造成了一定的債務風險。

這是華邦股價大跌的兩大原因,也是各個投資機構釋出的分析報告中,主要提到的兩個原因。

但在很多自認為投資高手的散戶看來,這兩個原因,遠遠稱不上致命。

顧平章跟魏囂的落馬就不用說了,對汽車工廠都幾乎沒什麼影響。

華汽新任老總都出來宣告瞭,說華汽會繼續推進汽車工廠的建設投產。

至於股權質押造成的債務風險,這個說實話,的確是有一些影響。

但是,哪家上市公司沒有股權質押呢?哪家上市公司又沒有債務風險呢?

可真正因為債務風險退市倒閉的上市公司,又有幾家呢?

不少自認為投資高手的散戶,甚至都在評論區裡羅列了數條應對之策,又是股東注資,又是發行企業債,又是短期融資,等等。

還言之鑿鑿的說,只要華邦採用如上幾種方式,很容易就能解決債務問題。

畢竟,華邦還遠遠沒到資不抵債的地步。

而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華邦真的解決不了債務問題,要破產清算,那不是還有個殼嘛。

到時候,只要來個資產重組,那現在抄底的這些,非但不會賠錢,還有可能大賺一筆呢。

看到這些言論,李東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有時候,也別怨人家莊家割韭菜。

自己非要伸著頭讓人割,那能怪莊家嗎?

評論區裡倒也不全是些自以為是的韭菜,還是有幾個清醒之人的。

有人就提出質疑,說如果華邦真沒什麼問題的話,股價不可能跌的這麼狠,那些投資機構更不可能一致看空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