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胡玥的格局,比以前大了不少。

換做以前,胡玥是絕對不捨得讓出這麼多股份去的。

她恨不能把所有的股份都抓在自己手裡。

跟個護食的小貓似的,要是有人敢搶她的東西,小爪子直接就撓上去了。

但是現在,隨著李東的資產越來越多, 都已經過萬億了,胡玥也漸漸有了一種視金錢如數字的感覺了。

金錢,已經不再是她首要關注的了。

甚至,就連她曾經想要賭氣做出點成績給那些人看的心思,也都漸漸的淡了。

她開始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去看問題。

尤其是上次出去,跟那些國外大公司洽談晶片產業合作,讓她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一種被人打壓、甚至欺壓的無力感、屈辱感。

所以她才下定決心要發展國內的晶片產業。

不為掙錢, 也不為她個人的名利、權勢, 就為了能讓國人, 不再遭受那種被人打壓的無力感、屈辱感。

她希望國人、國內的企業、乃至整個國家,從今以後都不再被人欺壓。

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對那些國外企業、國家。

而要做到這一切,只憑她自己,顯然是不行的。

她需要聯合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有志之士。

而要聯合人家,那肯定不能吃獨食。

她得學會讓利。

人都是自私的。

沒有足夠的利益,憑什麼讓人家陪著你一起做事?

談理想?談大義?

那終究都是空話。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鄒薇那種格局的。

更多的人,還是更加看重利益。

黃家也好,沈家也好,甚至陸震、杜紹坤他們那些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他們又怎麼可能義無反顧的站到他們這邊呢?

雖然李東可以帶他們掙錢,之前帶他們掙了很多錢,之後也會繼續帶他們掙錢,但這遠遠不夠。

股市, 乃至整個資本市場, 終究是有風險的。

李東也不能保證每一筆都是賺錢的吧?

而且, 也不得不說, 在很多人看來,資本市場,多少還是有點虛。

到了一定的層次之後,更加看重的,還是實體。

沒見連李晗都開始轉實體了嗎?

很難想象,像黃家旗下的那些企業集團、華林集團,放著本職行業不做,把錢都拿出來,跟著李東去炒股。

實體產業,才是根本。

國內的這個國情,終究不是資本掌控一切。

所以,想要真正把黃家、沈家、寧家拉到他們這艘船上,只靠李東帶著掙錢,是不夠的。

還是要靠地產專案、汽車工廠、晶片產業這些實體專案,才能真正把大家聚攏到一條船上。

沈家又是幫著他們對付李晗,又是準備安排人來雲城,如此費心盡力,肯定不是隻為了跟著李東炒炒股。

林淑華那個女人,肯定還是更加看重國際城專案、汽車工廠專案、晶片工廠專案等這些實體專案。

黃家跟寧家情況或許能好點,可要是胡玥這邊死死的抱著汽車工廠、晶片工廠, 一點湯都不分給人家,也會令人心寒的。

聽到胡琅的這個提議,胡玥倒也沒糾結,很爽快的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