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華邦系資本帝國,就是這麼搭建起來的。

而寧家雖然也是資本帝國,但寧家的發展之路,就穩妥了許多。

旗下的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金融公司,都是合法合規的開展業務。

在早些年,寧家藉助其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在國內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可隨著國內的金融企業越來越多,尤其是這兩年,銀行、保險、信託、證券,簡直就跟雨後春筍一般,一片一片的往外冒。

寧家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弱了。

反觀那些一心做實業的企業,在國內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寧崇仁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所以當初,他才會沒有反抗的接受了老爺子的安排,去負責寧家的海外業務。

他是想透過開闢海外市場,重新幫寧家贏得話語權。

目前來看,他的這條路,還算是對的。

寧家的海外業務在寧崇仁和鄒薇的主持下,蒸蒸日上,影響力日漸提升。

尤其是近兩年,上邊開始鼓勵國內的金融企業走出去。

先行一步的寧家,可以說是站到了時代發展的前沿位置。

可是,漸漸的,寧崇仁就意識到,單純的靠金融、靠資本,是很難跟那些國際資本巨頭競爭的。

人家在金融領域已經深耕細作上百年了,既積累了雄厚的資本,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是幾乎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資源。

寧家跟國內的這些金融企業,想要去跟人家競爭,還是在人家的地盤上跟人家競爭,實在是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他們這些金融企業能在國外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可依然無法達到振國興邦的目的。

實業才是根本。

金融,說到底,只是為實業服務的。

若是反過來,金融資本掌控了實業,掌控了經濟,那就是資本主義了。

國情是不允許的。

所以,在國內的大環境下,實業才是根本。

實業才能振國興邦。

有了實業為基礎,才能有話語權。

華邦這件事,更加印證了寧崇仁的這個觀點。

當年李晗喊出了那句誰掌控資本,誰就能掌控一切的口號,現在看來,很是幼稚可笑。

就連李晗自己,現在都開始轉型做實業了。

寧家想要在下一個時代繼續輝煌,就必須往實業上靠。

胡玥的這個晶片產業扶持基金,對寧家來說,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可惜寧崇仁現在還沒有徹底接過寧家的權力大旗,不過,寧崇仁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徹底掌控寧家。

到那時,他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他的那幾個兄弟姐妹、侄子外甥的,再也無法掣肘他。

胡玥跟鄒薇兩人,就在這兒小山頭上,詳細的討論了一下雙方下一步的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