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股神之名(第2/5頁)
章節報錯
又在慶城這邊呆了十來天,張晨陽已經能下地行走了,李玉倩也不再堅持,讓兒子停了課。
雲城這邊的風頭也過去了。
一眾人便分成兩批離開雲城。
李東帶著趙長坤、李玉倩、還有幾個兄弟,先一步回到海州。
張晨陽受傷的事,家裡這邊並不知道。
都不敢跟家裡人說。
要是被姥姥和大舅知道了,絕對會把二舅罵個狗血淋頭的。
李玉倩母子在海州這邊住了下來,跟趙長坤的老婆孩子一起。
其實,劉金柱進去之後,趙長坤的老婆孩子就沒必要再在海州這邊住了。
不過,趙長坤的老婆在這兒住上癮了,一時間不想回雲城。
李東家的採摘園已經建起來了。
雖然果樹都還沒長起來,只是些樹苗,但是整個採摘園已經初具規模,修建了上山的甬路,還有幾處亭臺,在姜蘭的設計下,愣是營造出了曲徑通幽、柳暗花明、青翠掩映等各種效果,尤其是山頂的觀海平臺,登高遠望,海天一色,讓人心曠神怡。
趙長坤的老婆來過一次之後,就喜歡上了。
除此之外,姜蘭出資,在老家這邊建了個工藝品廠。
姜蘭親自設計了幾款草編工藝品,教會了李東老媽和幾個姨、姑姑、嬸嬸。
然後這些人又召集起一幫農村婦女,教會她們。
因為姜蘭設計的這些草編工藝品款式新穎,用料考究,很受市場歡迎。
售價也是普通草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售價高,給的手工費自然也高。
別家編一個手工費也就一兩塊錢,姜蘭這邊一個都是二十塊錢起步,最高的一個上百。
雖說姜蘭這邊工藝要求也高一些,別家一天可能編幾十個,這邊一天能編十個就算很不錯了。
但是算下來,收入還是要高了好幾倍,一個月能收入五六千,一些心靈手巧的婦女,一個月都能上萬。
這可比去工廠打工掙的多多了。
收入高,大家自然都樂意給姜蘭幹。
短短半年時間,附近幾個村子的婦女們,九成以上都在給姜蘭幹活。
甚至好多老爺們兒都開始學著編草編了。
趙長坤的老婆一開始是出於好奇,跟著李東老媽學了一下。
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越編越上癮。
關鍵是還能掙錢。
一個月五六千,這比在雲城那邊的工資都高啊。
乾脆就在這兒留了下來。
趙長坤甚至都打算在海州這邊買套房子了。
李玉倩過來之後,也開始跟著學草編。
她本就是心靈手巧之人,一學就會。
也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