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牛車從村裡出來,車上是個中年漢子,面板黝黑,笑容憨厚,半袖的布衣上縫縫補補,連鞋面都露了個腳頭出來,看著寒酸,但他人卻是精神氣十足。

來到跟前介紹,時雨才知道這是美英奶奶老姑的兒子吳猛。

時雨隨王勇稱呼,叫他吳表叔。

之後,大家這才上車往村裡去。

路上,時雨忍不住打探起竹筍的情況來:

“吳表叔,今年村子裡出了很多筍嗎?”

“是啊,今年雨水多,山上水邊的竹筍跟韭菜一樣蹭蹭蹭的冒了出來,往年這些誰敢多吃?費油哩!沒油水就跟吃柴塊一樣......”

吳表叔笑呵呵道,“要不說我們運氣呢?村長家今年新來的兒媳婦就是上水塘的,她回孃家知曉你們收筍,回來咱就全村都知道了,要不然也不能給你們捎話了。”

“你們是不知道,去年原來的老主顧就捎話說今年開始不收咱們的棗了,棗莊的棗樹是村子裡大傢伙最大的進項,這棗賣不掉,到冬日肯定有人家餓肚子娶不上媳婦,還好有你們來收筍,不然啊,這日子難過哩……”

時雨不知道有這一茬。

正要說什麼。

兩個老太太已經交換了一道視線。

美英奶奶就道,“表弟,這裡沒外人,表姐也給你透個話,筍我們四英作坊肯定是收的,不過四英作坊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好幾人的股哩,怎麼收,什麼樣的成色,什麼樣的價位,這個肯定和上水塘有些差異的,你也曉得,我們大老遠翻山越嶺的來,到時候光是將筍運回去也得折騰一番,在商言商,這裡的本錢我們是要好好算計的。”

“這我懂。”

吳表叔沉默了一會才點頭道,“這樣,我先送你們家去喝口熱茶,我娘也有些日子沒見著表姐你了,她早上還唸叨哩,我去村長家裡走一趟,有村長出面,啥都好說。”

說話間,牛車在一個泥瓦房的院門前停下。

時雨攙扶著兩老太太下車,裡邊王勇跟著人出來接應她們,進門果真是好一番招待,瓜子點心茶水絲毫沒落,在鄉下,這絕對是上賓待遇了。

而時雨也見到了美英奶奶的老姑吳王氏。

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個子小小的,面容蒼老,但身體看著還算康健,時雨來的路上,知道這位老太太年輕時候就喪了夫,自己帶著幾個孩子生活,艱難的困苦之下,也練就了一身潑辣的脾性。

路上時雨就被告誡了這吳王氏有些不好惹。

但這會看老太太樂呵呵的眉眼,時雨還真沒看出來。

就進門這一會,吳王氏已經給她手裡塞了好幾把花生瓜子了,眼看時雨兜裡快要裝不下,出去找村長的吳表叔家來了。

時雨暗暗鬆了口氣,太熱情了!差點就招架不住......

隨吳表叔家來的還有一位留著短鬚的中年胖大叔,瞧那一身緞子衣和富態,來人顯然家境是不錯的。

隨著介紹,時雨也知道了此人是棗莊的村長。

不過,這個村長似乎有些迂腐:

“兩位老姐姐,價錢的事情好商量,大家都是鄉里鄉親,但是嘛,女人家還是在家裡相夫教子的好,我聽聞你們作坊生意不錯,我們棗莊筍也不少,要不,找個能談話的一家之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