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文人相輕(第1/2頁)
章節報錯
登臨峻極,可春賞微雨,夏沐淳風,秋覽高天,冬瞰暮雪,四時佳景,眾妙無不呈現;憑欄遠眺,見長橋臥波,舟楫爭流,高樓林立,車伍賓士,八方氣象,繁華一城盡顯……
劉安國不但官做得好,文采也很了得。寥寥數句,將晴川閣妙處寫盡。
站在閣前舉目遠眺,碧水河和瀆水在不遠處交匯,更遠些瀆水滔滔,鸚鵡洲隔江相望。
好一派秀麗河山常晉心中暗歎,剛要收回目光,突的一凝。
遠處瀆水江中,似乎有絲絲黑色妖氣衝出,只是距離太遠,他的感應並不清晰。等瞪眼細看,卻發現那絲妖氣消失的無影無蹤,彷彿自己剛才看錯了一般。
或許那水妖只是路過?
掉頭朝岸邊看去,河伯神廟歷歷在目,前不久的疑問再次從心頭湧出。
此地雖無神靈庇護,尋常卻也沒有聽說有水妖作怪,偏偏萬山府內烏煙瘴氣,真是怪哉。
正思索著,身後一陣喧囂聲傳來。常晉扭頭看去,發現一群書生結伴順著山道攀行。眾人中間還圍著一名妙齡麗人,宛如眾星捧月般。
那女人頭髮烏黑如墨,梳起朝雲近香髻,上邊插著一根玉簪。臉蛋用淡妝塗抹,再配上厚而光潤的紅唇,一笑一顰間說不出的嫵媚。
上身穿一件鵝黃色的綢緞衣裳,領口開出兩粒盤扣,露出一大段雪頸。含而不露,引得周圍的書生頻頻偷瞧。
王啟年探頭朝山下看去,繼而也發出輕呼聲:允升快看,她就是百花樓花魁的辛十四娘,能歌善舞,最拿手的是公孫大娘傳下的劍舞,據說辛十四娘可以在一張圓桌上翩翩舞劍。有不少書生為她寫詩,有一句愚兄記得很清楚‘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嘖嘖,允升,你有大才,如果為辛十四娘作詩,肯定能夠成為座上賓客……
辛十四娘作為百花樓的花魁,自然不是尋常人能夠見到的。王啟年去過百花樓兩次,被人指著遠遠看過兩眼,當時驚若天人,深深印在腦海中,所以看到立刻認出。
清遠兄說笑了,常晉淡淡的搖頭。這女子的確美豔,不過也僅此而已。他並非身有暗疾,只是前世見多了類似的風塵女子,一個辛十四娘還不如法眼。
真搞不懂你這傢伙,不識風月見他不感興趣,王啟年很是鬱悶。先前自己曾經數次邀請常晉去妓館歌樓閒逛,目標之一就是辛十四娘,結果都被拒絕。
常晉不去湊熱鬧,王啟年肚裡有多少貨自己明白,想以文動人根本不可能,也只能打消念頭。
那群書生登到山頂,為首那人看到他們,微微一愣,笑道:原來有人比我們更早……
辛十四娘眉目閃動,站在此處看去,只見懸崖邊上站著一書生,腰懸長劍,一手摁劍柄,一手垂在腰間,雖然只是背影,但衣袍隨著山風飄飄,給人一種說不出的韻味。
不但辛十四娘,就連周圍的書生看到,也暗自動容。
為首書生名叫張少保,乃是上清縣案首。他此刻站在辛十四娘身旁,親眼瞧著對方注視遠處那書生,眉目閃爍。張少保這些日子在萬花樓花費近千兩銀子,還為辛十四娘寫下數篇詩詞,原本想要一親芳澤。哪知道此女一直對自己不近不遠的吊著,讓他心中暗惱不已。
此刻見辛十四娘傾心別人,他不由得心中出幾分羞惱之心,覺得屬於自己的東西要被搶走了,連帶將那不知姓名的書生也嫉恨上。
只是張少保能當上上清縣案首,自然不是死讀書之人,相反很有城府。
他面上只是帶著淡淡笑意,朝左右問道:哪位同窗認識對面兩人?
那人我認識,也是來府城趕考的學子,在酒會上見過兩面……只是不太熟悉,另一位沒見過。立刻有人指著王啟年開口道。
昌齡既然認識他們,咱們不如上前叨擾一番,都是來萬山府參加府試的學子,認識認識也好有個照應。張少保說著,邁步朝常晉三人走去。
允升,辛十四娘他們過來了?咱們也過去吧,不然顯得失禮見眾人朝自己走來,王啟年略顯興奮的叫道。
哦,你過去應酬就行常晉開口答道,並不曾回頭望一眼。人家攜妓遊山,自己就不要湊熱鬧了。
他沒有上前相見的意思,架不住對方別有心思。張少保幾人徑直走來,遠遠地衝著王啟年道:兩位兄臺有禮了,我乃是上清張少保,這幾位是我的同窗。我們幾人來晴川閣遊玩,沒曾想在此地遇到兩位兄臺,相遇是緣,不知兩位可否願意賞光,和我們同樂。
對方既然出聲打招呼,常晉自然不會板著臉,忙扭過身來還禮。
聖人有言: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作為讀書人,基本的禮節不能丟。否則一旦傳出去,肯定會被人冠以狂生的名號。
通衢,王啟年,字清遠。王啟年介紹時發現辛十四娘對著自己輕笑,登時渾身酥軟,伸手指向常晉,略帶著炫耀道:說起他的名字大家肯定都聽過,我的好友,常晉常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