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聽王啟年不斷在耳邊聒噪,連常晉也有了幾許期待,想看看萬山府城到底是何景象。

說起來他也不是第一次來萬山府城了,上次城隍請做客,常晉隨鬼將來過一次,只是那次人在虛空中,再加上夜色迷茫,浮浮沉沉,常晉自然沒有辦法看清楚府城輪廓。

如今來到萬山府近處,他也被這座恢弘高大的城池驚住。

萬山府城雖然不是州府所在地,但富庶繁華程度比起州府也不多承讓。城中百姓十多萬戶,再加上平時來往短住的商賈,人口足足突破百萬。

另外萬山府扼守南下北進的通道,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城牆修的極為高大,足有五六丈高。

城牆下部用大長條石堆砌,上半部分則是精心燒製的大塊青磚砌就,據說大燕王朝立國之初建造此城門時,燕太祖為防止此城門日後被攻破,特意派遣手下得力大將監督建造。所有的城磚側面印有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輕則坐牢充軍,重則砍頭。

所以整座城池修的及其堅固,歷經數百年滄桑,如今南城門依然穩固如初。

城牆外挖有一條五六米寬的護城河,護城河水是引活水而入,有丈餘深,將整座萬山府城環護其中。

城內還修有共設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甕城上下和左右馬道下分設藏兵洞,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數千士兵。

想要攻破這座城門,沒有數萬精兵根本不可能。

那城門修的也相當威嚴,上書“迎泰門”三個大字。

此刻常晉站在迎泰門口,下意識抬頭朝城池上空看去,果見赤青色氣流瀰漫,那雲氣時而氤氳升騰,時而流動垂下,浮浮沉沉,流淌不已,就好像一個碩大的華蓋籠罩著下面的土地。

看到此處,他不由在心中嘆然一聲:“好一座惶惶城池。”

王啟年見常晉立在城門外久久不動,只當被這恢弘巨城驚呆,就伸手拍了他一下道:“走吧,別看了,城裡更有意思。咱們先找家客棧住下,而後愚兄帶你去城裡邊逛逛。”

他來過萬山府幾次,此刻自然充當嚮導。

雖然去年青華州發生洪大功叛亂,但是距離均州甚遠,因此城門口雖有士兵執勤,卻應付了事,那些車隊只要交上些許進城稅即可,至於車上是否有違禁貨物,根本無人盤查。

兩人跟隨進進出出的騾馬車隊進入城池,穿過甕城後,眼前顯現出一條可以並行七八輛馬車的寬闊大道。府城果然不是通衢縣可以比擬的,街道上熱鬧異常,兩旁鋪面林立,叫賣聲不斷。瓷器店、綢緞莊、酒樓、雜貨店、竹木作坊……恍然間,常晉好像來到了《清明上河圖》畫卷當中。

三人沿著青石板路慢行,只見街道兩旁的商鋪內不斷有人進出。一路看來,常晉發現來來往往的行人精神都不錯,倒有幾分太平盛世景象。只是路過街尾巷頭,卻又能夠看到不少乞丐棲息在其中。

他們大多衣衫襤褸,甚至還有袒胸露背的,個個骨瘦如柴,躺在汙水旁邊休息。

找了家客棧安頓好住宿,再結過馬車費用,常晉本想趁此機會略作歇息,哪知道王啟年的興致很高,非要拉著他去鵪鶉街上長見識。

知道這貨的脾氣,常晉只好隨他前往。

所謂鵪鶉街,顧名思義買賣鵪鶉的人比較多。

本朝皇帝徽宗喜歡鬥鵪鶉,在位時曾命令各地進貢鵪鶉入皇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在徽宗皇帝的帶動下,鬥鵪鶉迅速在大燕王朝流行開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紛紛加入其中。

如今一隻極品鵪鶉,價值在千金以上。

其中玩的最瘋狂的要數南越州吳王,他專門在自己的府中設有鬥鵪堂,飼養有上千只鵪鶉,為此還找了十幾個調教鵪鶉的高手替自己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