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王門立雪(第2/2頁)
章節報錯
“允升但說無妨”王九淵不以為意的揮揮手,他很想聽聽對方的見解。
“儒者以本心,心既是理,道在心中。”常晉將書中提煉出綱領性的話語重新唸了一遍,然後組織言語:“如果我理解沒錯,先生的治學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不拘泥於形式,故所言‘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只是世人愚昧,以本心求理、求道怕是大不易,必須以術相佐……”
常晉將自己的思索一股腦說出,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乖崖先生所言的這套儒家學說很有新意,只是尚未到達圓滿的境界,中間還有很多瑕疵。以本心求理、求道。求理容易,求道卻很難,這中間還有很大的溝壑,乖崖先生並沒有將它們融會貫通在一起。
“允升所言極是,這本書乃老夫近年思索所得,並未達到圓通之境。如今被免官,有了空閒,老夫將花費數年時間將它完善,以窮其理,證其道。允升可願助老夫一臂之力?”說完,王九淵殷切的看著他。
最後一句意思很明顯,想收常晉為弟子。
能夠成為王九淵的弟子,估計這是很多讀書人做夢都想的事情。
常晉能夠感覺到對方目光中包含的期望,可他很快很堅定的搖了搖頭:“多謝乖崖先生看重,只是晚輩有很多舍不下的東西。”
他這並非搪塞,先前和青丘一族胡大海交談,對方曾經言及大燕王朝即將傾覆,常晉雖然沒能夠看出亂象,但心中卻也有幾分相信。
如此亂世,根本不是閉門做學問的好時機。他不是看透人世的大儒,哪能在書齋中觀世間風雲變幻呢。
常晉原本不是這方世界的人,而是來自地球后世,雖然繼承了書生身份,但對於儒學一道,他算半個局外人。正因為如此,常晉對於儒學的見解和很多讀書人不同。
無論是在這方世界還是前世地球上,儒學從來都是瘸腿將軍,重文輕武,或者說重道輕術。在地球上無道法顯聖,所以儒學缺陷尚不明顯,以至於殘存千年,最後被堅船利炮攻破。
這方世界不同,道法顯聖,妖魔鬼怪橫行。儒學只有治國之學卻沒有自保的術法,沒落是必然的事情。
乖崖先生的學說雖然很新穎,但是如果不能講術法融入其中,肯定也會走前人的老路,進入死衚衕。
就常晉記憶所知,地球儒學發展脈絡也如此。無數讀書人都在尋找新的出路,以至於最後大大小小足有上百儒家學派。這些學派卻始終都在窠臼之中尋找,並沒有跳出儒學來看自身。而且最後互相攻擊,完全內耗掉。
這些話過於驚世駭俗,所以常晉就壓在心底沒有說出。
“可惜了”王九淵遺憾的嘆了口氣。剛才一番交談,他已經看出常晉雖然欣賞自己的學說,但並不完全贊同。而且此人性子和自己一樣,都屬於堅毅果斷之人,一旦確定想法,就不會再改變。
所以他也沒有出言再勸,只是和對方閒談起來,不知不覺已經是中午。
王九淵談性正濃,就吩咐老僕留飯。
常晉也不推辭,用把飯菜,這才踏雪而去,返回城中。盡興而來,興盡而返。
目睹此人的身影在風雪中消失,王九淵站在驛門外又是一聲嘆息。
“老爺因何嘆息?是那書生……”見主人滿臉枯寂,老僕試探著問道。
“這是其一,我嘆息,還是因為我這門學說還有很多缺陷,所以不能令人信服。接下來恐怕要多研究些道經和釋家之言了,希望能夠有所收穫。”
“老爺,你要修道還是出家?萬萬不可。”那老僕聞聽此言,急聲阻止。如今雖是道法顯聖,但正統的儒生都對道釋兩家學說不屑一顧,斥之為異端邪說。如果老爺這般想法讓其他人知道,肯定會有損名聲。
“呵呵,千年前董聖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歷經千年釋道兩家並沒有滅絕,這就說明兩家學說未必沒有可取之處。
聖人之學,要有包羅永珍,海納百川之心。如果能夠將儒釋道融為一體,去偽存精,為我所用,恐怕才能算圓滿。”說到最後,王九淵又露出自信滿滿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