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沒有耽擱,到書院後常晉先將抄錄的書冊交給管事夫子,然後又登門拜訪季先生,把自己近段時間揣摩的八股文奉上。季先生看過後,很是讚歎了一句:“有才氣,”隨即又為他講解起八股正文裡的提二比、出題等詳細講解一遍,然後當場出題讓常晉作文。

常晉領悟的快,季先生教起來也有精神,不知不覺一上午過去。

辭別季先生,常晉急著趕回家去,就沒打算在書院久留。

哪知道剛出門,又被蒲玉裁和王啟年攔住。說是多日不見,去酒樓聚一聚。

盛情難卻,常晉只得留下來。

以前囊中羞澀,這種聚會他大多不參加。錢是人膽,如今身上揣著幾百兩銀票,常晉自然不會推辭,很是大度的說自己做東。

“清遠兄,你最近可有什麼事情發生?”酒過三巡,常晉開口詢問了壓在心頭的問題。

剛才見王啟年,常晉就發現對方頭頂白氣搖搖欲墜,多被灰氣籠罩。顯然身體有大毛病,再觀他的臉色,雙目暗青,臉色蠟黃,也能從中得知一二。可是讓常晉感到意外的是,王啟年精神卻相當好,看上去並不像患有疾病。

“允升……何出此言?愚兄最近一直在家中讀書做學問,什麼事情都沒有,今日如果到學院交制藝,我根本不會出門。”王啟年言辭有些閃爍,抬手飲了一杯薄酒。

“哦,我隨口一問,無事就好。”見他言辭遮遮掩掩,顯然應該是有事。不過對方不願提,常晉也只能暫且拋開不問。

“聽說了嗎?乖崖先生被朝廷免職了。”這時,蒲玉裁接過話茬道。

“什麼?”聞聽此言,常晉和王啟年異口同聲問:“到底是因為什麼?”

王九淵,字乖崖,官至兵部尚書。他是當朝公認的大儒,如果被朝廷免職,對儒生來說,絕對算不上好事。

“聽說是因為皇帝準備在京郊修建一座千畝園林,慶賀皇太后六十歲壽誕。結果被乖崖先生阻攔,皇帝一怒,就罷免了乖崖先生的官職。”

“昏君,氣煞我也!”王啟年聞聽此言,立刻伸出大手猛拍桌子。繼而皺著眉頭抱手,顯然疼痛之極。

“哎……”常晉也只能一聲嘆息。

有關大儒王九淵的軼事常晉也聽到一些,據說他出生時其父夢見有五彩雲伴生,於是取名為王雲,但一直到五歲也不能說話。

後來有位相師告訴其父,說是名字洩露天機,於是改名九淵。其父照做了,王九淵才開口說話。

王九淵小時就被人稱為神童,據說有次客人來給他家一頭獐子和一頭鹿,關在一起。

客人見王九淵很好奇,就開口詢問:“哪隻是獐,哪隻是鹿?”

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客人聽了十分驚奇,直言他以後肯定不簡單。

其後的發展果然如此,二十歲時高中狀元,一路升遷,官至兵部尚書,曾經領兵剿滅過藩王叛亂。

王九淵還有件軼事就是中舉之前外出遊學,夜晚借宿孤店。結果店主和兩個兒子見他包裹裡帶有不少銀子,頓時心生歹意,暗下商量打算晚上動手。王九淵聽到不動聲色,晚上按劍而睡,等對方行動時,他提劍刺殺,將店主一家殺個精光,而後又放火燒店,瀟灑離開。

每每聽到這些事情,常晉心中都會感慨不已,希望以後有機會見到這位大儒。

“清遠,慎言!”見王啟年大聲數落皇帝的不是,蒲玉裁急忙開口勸阻。在大燕王朝,書生因言獲罪的例子很多。萬一剛才王啟年的言辭被人報告到縣裡,又要惹出一場麻煩。

“不說就不說……”王啟年嘟囔一句,抓起酒杯猛灌。

他們正談論著,忽然一個聲音從外邊響起:“千古惺惺一夢中,百年萬事一場空。山河氣象連天闊,洞府神仙避世遙。白玉黃金終莫守,春花秋月固難繞。百年一覺浮生夢,萬年俱非恨寂寥……”

常晉如今聽力敏銳,聞聽此聲忍不住扭頭朝外看去,只見一個身著破爛道袍,披頭散髮的道士從遠處走來。

如今道法顯聖,道士自然變得尊貴無比,所以假冒道士也多起來。披一件道袍,拿一把拂塵,招搖撞騙。

看此人蓬頭垢面的模樣,根本像是一個假冒的道士,難怪走在大街上無人理會。

“常晉,又在偷瞄街上的小媳婦呢?讓我也看看”王啟年見他凝神望著窗外,只當有女子在街上走過,也急忙探出半個身子。

等他看到街口只有一個道士,忍不住開口:“一個假道士有什麼好看的,晦氣”

蒲玉裁也看了兩眼,冷哼一聲道:“如果是早些年,這沒有度牒的假道士早被抓進大牢了,哪裡容得他們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