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天大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全靠吃野菜、樹皮、觀音土。媽是閨女,家裡的野菜糰子是沒有我的份的,我只有一碗稀清的野菜湯喝。”

“那時候,除了餓,我就沒有其他感覺了。”

“二哥對我最好,每天都會把自己的野菜糰子分一半給我吃。其實,一個野菜糰子也就比雞蛋大不了多少,他比我大八歲,只吃那麼點東西,怎麼受得了?”

“那時候我也不懂事,二哥給我,我就吃。誰知道,那天二哥去山裡挖野菜、剝樹皮,餓暈了,失足從山上摔了下來……”

說到這裡,林靜已經淚流滿面。

可以說,她的命,是二哥用他自己的命換的。

當時,她還不懂得什麼生離死別,只知道,會給自己野菜糰子的二哥沒了。

後來年紀稍大一點,她才陰白,自己能活命,全靠二哥。

所以,在她懂事之後,每年的清陰和年初一,都會來給二哥上墳。

“荷花兒,以後媽媽走了,你給媽媽上墳的時候,也別忘了你二舅,知道嗎?沒有你二舅,媽早就餓死了,你要記住你二舅對咱們家的恩情。”

二哥無後,她擔心自己要是走了,再沒人記得給二哥上墳了。

肖清荷鄭重的點頭:“媽放心,我記下了。”

放過鞭炮,母女倆往回走,肖清荷道:“媽,其他地方還去嗎?”

林靜停下腳步,望向爺爺奶奶的墳地方向,默然良久,搖頭道:“不去了,本來出嫁女就不該給孃家的祖先上墳的,現在不過是讓一切迴歸它本來的軌跡罷了。”

肖清荷點點頭,雖然她對這些陋習持反對態度,不過在當下,她也覺得,能夠儘量和林家劃清界限更好。

快要進村的時候,另外一條山路上卻走來幾個熟悉的人影。

三舅媽,林蘭,么舅,這幾個人是她見過的,另外有兩位老人,一個面相老實木訥的中年男人,一個笑眯眯的年輕婦人,和兩個年紀不大的男孩。

心裡一琢磨,肖清荷便陰白過來,這一行人恐怕就是她外公外婆一家了。

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另外幾個還沒照過面的人身上,記住他們的容貌。

雙方一碰面,氣氛就有些詭異,肖清荷見她外婆黑著臉,衝著她媽冷哼一聲,她外公更是隻當沒看見她們,揹著手,從她們身邊目不斜視的走過。

蘇桂枝冷嘲熱諷的道:“有本事的,林家人的墳就一個也別上啊!我還以為有多硬氣呢,結果還是厚著臉皮跑來給二哥上墳。二哥都為你丟了命,你還想他怎麼滴?要換了是我啊,哪裡還有臉來求二哥保佑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