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出合同後的原野慎司又採購了一番,提著一箱橙子汽水才施施然的回家。

“昨天才剛寫過,今天又要開始寫了。”

掀開膝上型電腦,看著微亮的螢幕,原野慎司搖了搖頭。

今天山下社長倒是有兼職發了過來,只不過被原野慎司給婉拒了,最近正沉浸寫作的他狀態很好,不想浪費這僅存不多的激情狀態,儘可能的多寫一些稿子。

而且就普通兼職和已經確定簽約出版的輕小說相比,自然後者才是他對於未來副業的重心。

每創作一本書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激情時期,簡稱為新故事開篇的憧憬與幻想,這一點幾乎是所有創作者都會產生的。

所以前世有許多作者都喜歡開新書,就是因為新故事帶來的趣味遠大於老書,即便是作者也沉浸於這種狀態不能自拔。

再加上上一本書的成績未達到本來的預期,幾乎已經被判決的上一本與前途未定的新書相比,不少人還是喜歡將未來壓在新書上面。

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喜歡進宮的作者。

再加上上一本書某些評論的打擊,或者是被同行其他人的不看好,不少有天賦的作者更傾向於開新書,以此希冀能夠挽回昔日的榮光,甚至是更進一步也未嘗不可。

但大多數情況都是失敗。

一本書的未來不僅決定於質量,也決定於作者本身的狀態,以及之前作品的人品保證。

故事之所以被成為故事,那便是有頭有尾。

因為個人狀態而將讀者棄之不顧,連最基本的結尾都沒有的話,無疑是最敗壞人品的行為。

就連曾經被多少人所詬病的爛尾,在此時也倒成了正常作態的樣子。

而具有天賦又不甘於成績較差的作者,就是喜歡挖坑不填然後開啟新作品。

同時創作不同的作品必然要分散精力,這無關於更新速度以及個人筆力。

不同的故事線在腦海中交匯,也一定會產生人設偏差的情況,到最後把自己折磨抑鬱也不無可能。

所以大部分選擇雙開的作品到最終,往往都會選擇成績較好的作品繼續寫,又重新開始將精力專注於一本書。

至於上一本作品?

從周更逐漸轉為月更,從月更再轉變為年更,最後直接杳無音訊。

偶爾更新一張是作者對讀者的賞賜。

不更新又能把我怎麼樣?

我不是已經開新書了嗎,請多多支援我的新作品——

實際上都是諸如此類的心態,即便在說明中語氣肯定委婉。

可事實上沒有讀者是傻瓜。

單方面因為個人狀態,而且還不是傷病學業,就把上本書直接腰斬,這無異於對喜愛上本書的作者,是一種塞了黃色物體的行為,而且還是以俯視的角度。

這樣的惡劣影響跟在書中的情節忽然轉折,直接一把綠帽往讀者頭上戴差不多,足夠令人失望到作嘔甚至極度反感。

所以新書會流失人氣也是必不可少的情況。

只要作品內容比上本並不是超出太多,並且其他諸如更新推薦因素相當,那麼極大可能性下新書還不如上一本,大部分連上一本不如也分屬正常。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

作者因為沒有創作激情和成績開新書——將上一本書隨緣更新或者直接進宮——開啟新書躊躇滿志當作沒事人開始憧憬——因為人品和人氣流失熱度因此下降——新作品的成績基本上不如上一本

然後便是開始懊惱失去創作激情——繼續開新書憧憬起飛以及激情——上一本書又開始到了進宮的邊緣——淨身成功進宮專注於新書創作——持續無限的陷入死迴圈之中——堅持不住一直到封筆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