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心中對於這位作家的好奇,以及想要見一見對方的心願,也從最初的微弱的苗頭升級成了大火。

只要有他的作品,自己就能體驗到只有過去父親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才能帶來的安心。

想著想著,心裡對東京的恐懼與排斥,都在某個不經意間消失淡化了。

憑藉著極大的意志力聚精會神的讀完了《未聞花名》與《十字路口》,橋本奈奈未突然有了這麼一個感想。

“在東京,一定要安定下來。”

因為長期過著肩負著母親和弟弟的命運的生活,那些每天向著自己瘋狂湧現過來的新事物與新接觸到的人,像不斷下壓的重物讓自己的神經和身體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這都使得她漸漸的產生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再忍一忍就好了”的想法。

但是,在品讀完了這位作家的一部作品時,橋本奈奈未察覺到自己這一基本世界觀竟然發生了偏差。

“既定的命運,既定的未來,這些從最初便寄居在自己的身體裡。

透過雙手掌握的東西是無法迴避的,與其像逃避者一樣不斷的安慰自己催生著僥倖的心理,不如勇敢的去攻克它。”

啃食著從家裡帶來的兩片面包,這就是自己的午餐了。

小心的將嘴角邊的麵包屑捏起塞進嘴裡。

當心中流淌出這樣的話時,等到自己回過神,腳下的土地已經距離旭川越來越遠了。

在父親離世每天都在強迫自己咬牙抗下生活的重量的環境下度過,逐漸成人的自己竟然會對反抗命運和改變未來這樣的事情持有盼望。

對於女孩來說,前往東京不過是住所的移動,像搬家一樣,這是外因,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是本不應該存在任何自發的願望。

然而,這些書籍的出現,這些彷彿洞察人心的文字使得自己那內心堆積起來的意念完全無視自己的意志,並擅自引導著自己的想法。

面對著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橋本奈奈未難以忍受好奇的情緒去預設接受。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也許,我正在被東京那座城市的未知像磁鐵一樣的吸引著。

它正操控著命運讓自己靠近它。

對於渴望安定生活的自己,就離開旭川上京,橋本奈奈未考慮了很久。

並不是針對“只有去東京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補貼家用”這個想法,而是針對自己的欲求。

“想去哪裡?”

“非常需要錢。”

這其實也包含了“想回到哪裡?”“當不再強烈的需要錢了自己要如何?”的纖細之情。

所以,去東京當真是正確的選擇嗎?

橋本奈奈未輕撫著鄰座女孩贈送給自己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在雲層與世界的另一端,或許就有自己一直以來都渴望尋找到的答案。

之後,橋本奈奈未就在東京的這片土地上,遇見了令她深信不疑的,可以影響自己並引導她的人——平井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