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8日,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重6噸的液體探空火箭KSR3。同年,韓國宣佈將在KSR3基礎上研發一種衛星運載器,2005年前完成。運載火箭將全部採用本土技術,採用KSR3的122噸煤油液氧發動機。

2004年10月26日,韓國代表團訪問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產中心時,雙方簽署協議,共同建造發射小型運載火箭的發射場。協議還規定俄方製造火箭第一級,韓方製造火箭第二級。韓國方面為了簽署這份協議而加入了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俄羅斯宇航局稽核全部文件和協議並批准。

2005年,韓國宣佈第一級採用俄羅斯的RD191發動機。發動機專案隨著俄羅斯的安加拉運載火箭一起因資金短缺而一再拖延。

最初‘羅老’號定於2007年10月發射。

由於與俄方簽署協議出現滯後等原因,發射日期先是推遲至2008年12月,後又因技術等原因,推遲至2009年8月。

從2002年計劃啟動到2008年10月羅老號最終出現在羅老宇航中心,韓國耗費約5000億韓元(4.88億美元)的經費。該火箭原定於2007年10月發射,但由於技術原因7度推遲發射。

2012年11月29日,由於“羅老號”和發射臺的連線部分出現了裂縫,第三次發射再次延期(前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

2013年1月30日,“羅老號”第三次發射成功,並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吶,前輩,聽說那個東西連補給都不需要,一瞬間就能到地球之內的任何一個角落,好像還可以獨自衝出大氣層以外...好厲害啊。”

黃禮志感嘆道。

“啊~~這個事情,我也知道的。”

火箭發射的場面的確在他的人生裡目睹了太多次,無論是在電視上的新聞報道里出現,亦或是Sakura用照片傳送過來。

完全就像是人形機器人,那種東西可以像飛機一樣的飛翔,這在黃禮志的眼裡很不真實。

一方面是處於能夠在陌生國家的土地上親眼目睹,不過,到底是怎麼飛起來成了她擁有不多物理知識儲備所應驗而生的最大難題。

關於這一點,瀧一也相當清楚。

“前輩,你知道火箭是怎麼飛起來的嗎?”

“知道啊,它是藉由衝壓器換擋引擎和重力調節及空間彎曲推進而前進的。”那個時候,瀧一用撿來的櫻花樹枝,在一處小徑旁的土地上畫滿了複雜的火箭零件圖與物理公式,他連火箭推動的需求的燃料都可以計算出來。

除此之外,他還知道更多東西。

黃禮志將頭偏向天空,一直注視著火箭上升的軌跡。

“好美哦..”

她不由得感嘆道“就像看都了隕石墜落地球的畫面一樣。”

“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是這樣認為的。”

瀧一也如自言自語般的嘟囔著。

這時,不知是哪一棵樹上的蟬正在低泣。

白色的鳥群紛飛的很低很低,速度看上去也很緩慢。

瀧一的微微偏倚的脖頸就在眼下,是第一次認為男生的喉結異常好看。

黃禮志覺得自己正想要說出重大事情,不禁緊張了起來。

“喂,前輩...”

她雙手使勁抓住他的尖頭,俯下身子,臉蛋湊近他的臉頰。

那個時候,嘴唇幾乎是觸碰到了他的臉龐......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