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下方坐滿教室的五十名學生推薦了《佛羅倫薩之夜》這本書。

“那個時候,我是恰好有時間出來,所以去那裡找了他。”

nako解釋自己那個時候坐在了最後放的位置,一直等到他下課。

“這篇以獨特的富有詩意的浪漫情節,讚美了這位藝術天才在漢堡一次魔幻般的演奏中所顯示出的精湛技藝。

在中,海涅多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帕格尼尼的演奏,其中說到:

“在這琴聲裡,蘊含著一種無以名之的神聖激情。

時而神秘地顫動著如柔波細語,叫人幾乎聽不見一些兒聲息;

時而又如日夜的林中號角,甜美得撩人心絃;

最後,卻終於變成了縱情歡呼。

恰似有一千個行吟詩人同時撥動琴絃,高唱著昂揚的凱歌。”

迄今為止,瀧一在那次授課中的生動場景,依舊被封存在nako的腦海中。

“那個時候,瀧一醬這樣跟那些學生們說‘這樣的妙音呵,你可永遠不能用耳朵去聽;

它只讓你在與愛人心貼著心的靜靜的夜裡,用自己的心去夢。……’

帕格尼尼由於以其無與倫比的小提琴演奏,不但當之無愧地被譽為“小提琴之王”。

更有音樂史家、音樂理論家和傳記作家無法統計的論文,和專著在探討他達到如此精湛技藝的“帕格尼尼之謎”。”

帕格尼尼之謎...

金智秀端著身前的咖啡,咖啡被傭人端上桌後,她並沒有往杯子內加一直都會放的砂糖。

nako所描繪出來的畫面,令她產生了一種“後悔”的情緒。

她開始“後悔”在過去看似“無趣”的人生裡,沒能提前認識瀧一。

以至於現在只有從別人的口中,才能清楚自己“原來錯過了這麼多美好的畫面”。

不過,任何一種藝術,總離不開它的媒介物。

即它的表現工具,小提琴也不例外。

當這樣的想法開始閃過,思維宛如被一道閃電劈中。

在金智秀所認識的朋友之中,似乎有那麼一位接受過樂器薰陶的閨蜜。

那個人來自澳洲。

當初聽起來昏昏欲睡的隱晦難懂的話語,現在發覺是這樣的有趣。

不知道彩英知道了,會不會氣的罵我是見色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