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微零件均是可活動零件,能根據相紙的厚度、長寬靈活調整。

零件與一次性顯影紙需要完美配合,這樣才能發揮快門按鈕真正的作用。

那麼,什麼樣的顯影相紙才是最好、最合適的呢?

朱曉華陷入沉思,他和邵教授已經探討了很多個日夜,早都有成型方案,可是邵教授始終覺得不太滿意。

邵教授主導了洛城一號、洛城二號相紙的發明,所以他最有發言權,朱曉華也不便反駁。

可是如此以來,工程進度又再次耽誤下來。

大家都停下來等相紙到位。

為首的學生站在密密麻麻的零部件前,說:“要是相紙到位就好了。相紙到位,我們的巨型拍即得可就算完成啦。”

其他兩名學生把剩餘零部件歸攏到一起,交給朱曉華。

朱曉華把零件放在木桌的一角,拿出了兩張一次性顯影紙。

這是兩種實驗性質的顯影紙,由邵教授的學生們提供。紙張比普通相紙略厚,相紙的背面貼著一張薄薄的塑膠袋,袋裡裝滿棕色藥水。

這些藥水便是用來定影和顯影的。

簡單來說,就是把相紙和定影液、顯影液濃縮到了一張紙上。

這種簡陋的一次性顯影紙會有效果嗎?

朱曉華當即開始量尺寸,按照放大後的尺寸製作顯影紙。

相紙、藥水等原材料是早就準備好的。邵教授提供了大量的相紙和藥水,每一種都裝在不同的盒子和藥瓶裡,現在就擺在巨型相機腳下的空地上。

這種原材料均由邵教授的實驗室提供。

巨型相機的相紙寬約一米,長約一米八,朱曉華裁剪出兩張,平鋪到桌子上。

這些學生則根據相紙的尺寸,把藥水裝袋。袋子是薄薄的一層塑膠紙,透明狀,輕輕一戳即破。

學生們裝藥水時小心冀冀的,愣是如此,在藥水裝到一大半時,還是把袋子撐破,藥水灑回藥瓶裡。有幾滴棕色的藥水濺灑出來,滴到紙片上,很快冒氣變成白色粉末。

朱曉華覺得豎著裝不行,袋子太薄,藥水重量太重,根本負擔不起。

他找來一個塑膠吸管粘在塑膠袋一角,把其餘的地方全部密封起來。如此以來,這個巨型塑膠袋便不再只是塑膠袋,而更像一個吸水的容器。

朱曉華找來膠水,在塑膠袋和寬幅相紙上全都塗抹一層。塗抹脫水可是技術活,要求極細緻,不能塗太厚,因為容易影響藥水和相紙之間的化學反應。

又不能塗太薄,因為粘不牢很容易掉下來。

朱曉華把塗抹膠水、粘相紙的工作交給其中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在邵教授的實驗室裡操作過無數遍,下手有分寸,知輕重,經驗豐富。

只見這學生找來一把刷子,輕蘸膠水,從相紙的一頭刷到尾,然後緊挨著刷第二下。初時用力極輕,等膠水快耗完時用力極重,這樣刷出來之後,相紙頭部和尾部一樣均勻。

其餘人見這學生操作嫻熟、塗抹均勻,但開始裝藥水。

他們把塑膠袋一角的吸管浸入藥水中,捏下吸管,準備吸藥水,邊吸邊說:“在塑膠袋一角裝上吸管,再把塑膠袋密封,這樣以來吸藥水可就容易得多了。而且還不容易把袋子撐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