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熱熱鬧鬧地站在院子裡,連部分來照相館拍照的顧客也都忘了照相,跑到院子中觀看。

這些學生畫完桌子上的圖形之後,進度忽然慢下來。

為首的學生搔首思索片刻,對同伴說:“良子,你去問問教授,看把風箱擺在北面第三格是否正確。”

他對照著手裡的筆記本,有點猶疑不定。

那個叫良子的學生扔下手中東西,騎上放在院外的腳踏車快速離去。

此後一連數日,這些學生們都是這般進進出出,他們邊施工,邊派這個叫良子的學生去醫院裡請教邵教授,而後繼續建設。

三日後,一個巨大的摺疊式風箱被拉來,按照原先預計的方式安裝到了木桌上。

風箱一安上木桌,整個建築頓時變得有兩層樓那麼高。院子顯得狹促起來,陽光照過來遮天蔽日。

朱曉華瞧著這個巨型風箱,感嘆道:“現在基本已經有相機的雛形了,就是還缺鏡頭、拍照按鈕和顯影紙。”

朱曉華這幾天便在到處物色這些材料,他按照邵教授的要求,專門找人訂做了這個巨型伸縮式鏡頭。

鏡頭是舊式的,看上去像風箱,又有點像手風琴。

鏡頭還缺少鏡片,正中央是黑洞洞的一個窟窿。

他瞧著這個龐然大物,它的體積足有普通電視機十倍那麼大。

風箱鏡頭全部伸展出去,足足有十多米長,恰好能夠到對面樓頂,越過樓頂,能看到外面石窟景區的情況。

朱曉華要這些學生把風箱第一次伸展出去,風箱碰到對面的窗戶,便停了下來,並沒能越過窗戶。

“看來高度還不夠。”

有學生解釋,“必須把底座升高,否則這麼長的鏡頭派不上用場。”

情況跟想象中還有點差距,朱曉華只好讓他們把風箱鏡頭解除安裝下來,把底座加高。

這底座是一米多高的方形木桌,下方墊有整塊石板,想要移走是不太可能的了。

該怎麼樣加高底座呢?

朱曉華瞧了瞧對面的窗戶,風箱拉伸後要想能越過窗戶,必須得再升高一米多。相當於再疊加一個底座。

可是如此以來,勢必會破壞原有基座的美觀,更有可能,由於承重的原因,導致第一個基座損壞。

這三名學生也犯起難來。

顯然這是躺在病床上的設計者邵教授所始料未及的。

有學生說:“如果邵教授親自在這裡,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

邵教授躺在病床上,沒有親臨現場,沒有考慮到周圍實驗環境的情況。

這學生自言自語:“要是這個建在空地上,或者空曠的廣場上,應該就沒有問題。”

可是這臺巨型拍立得相機是海鷗照相館的,它必須建在院子裡,方便管理和看護,而不能建在空曠的廣場上任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