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修相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她圓臉,長裙,約二十出頭的年紀,額頭上一條黑白圓點發箍把頭髮固定在腦後,特別顯眼。
在她轉身時,恰好有一縷陽光從腦後射過來,她整個人周身籠罩著一層光暈,美不勝收,瞬間如同從畫中走來。
她眨巴著眼睛,問:“海鷗牌相機,你真的會用?”
這個牌子相機,朱曉華不陌生,在80年代,這是極其流行的一款相機。
雖然後來他用的都是康佳、索尼、單反等高階產品,但這些相機的本質原理卻大同小異。
朱曉華說:“我或許可以試試,但不保證一定成功。”
“沒關係,跟我來吧,相機就在那邊的田埂上。”女孩發出邀請。
朱曉華跟在她身後,朝田埂上走去。
走出約七八百米遠,一架雙鏡頭、體型笨重的相機出現在路邊。
相機裝在皮套子裡,正面印著兩個銀色的大字:“海鷗”。
跟相機放在一起的,還有幾本書,一個軍綠色帆布挎包。
這些書中,最上面的是一本綠色封皮書《當代詩選》,封面上有一行小字介紹:“顧城《一個人》”。
朱曉華記得中學語文課本學過這首詩,隨即背誦起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女孩眼光閃亮,問:“你也喜歡這首詩?”
朱曉華點點頭,說:“不過,三十多年後的大學校園裡,大家已經不這麼念這首詩了。”
女孩問:“那怎麼念?”
朱曉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美眉。”
女孩:“美眉是什麼?”
朱曉華:“……,一種很神秘的雌性生物。”
女孩托起相機交給他,說:“剛才拍了兩張,總是光線不足,畫面模糊,而且還有斑點。膠捲只剩下兩張了,所以在確認它完好之前,我都不敢再拍了。”
這個年代相機貴,膠捲更貴。作為消耗品,一張樂凱膠捲的價格在14元左右,如果再加上衝洗費用,至少需要30元,抵得上很多家庭數個月的生活費。
朱曉華接過笨重的相機,發現它的曝光有點過度了,他重新調整了光圈,焦距。
等調整好之後,發現鏡頭上總有幾個斑點消除不掉。
他左右看了看,沒找到問題在哪。
女孩接過相機看了看說:“比剛才清晰多了,不過好像還是不行。唉,我的宣傳畫冊啊,看來這次來夾子溝農場算是白跑一趟了。”
女孩的表情有些失望。
朱曉華把相機關機後,把鏡頭拆卸下來,調轉鏡頭後,他看到鏡頭上有幾斑點。
他用相機附帶的綢布擦了擦鏡頭上的斑點,問:“你們是跟錢主任一起來的嗎?”
女孩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微笑,說:“對呀,領導下來視察,我們作為隨行記者,需要採拍洛城近來發生的新人新事新氣象,並且回去後作成宣傳畫冊。這夾子溝農場是最後一站。”
說完,她又側著頭,自言自語地說:“昨天用的時候,相機還好好的。怎麼今天就成這樣了。害我浪費了好幾張膠片,到現在還沒拍到一張能用的農場照片。”
朱曉華把第一個鏡頭前後擦完後,又換了另一個鏡頭,繼續擦拭。
朱曉華說:“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幫你拍一張,不是自誇,我可算是拍照高手呢。”
拍照、取景、構圖,對朱曉華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了。
身為基金經理,他經常需要全國各地的跑,有時需要深入行業公司的生產車間、倉庫基地實地調研。光是走馬觀花是不行的,有時他也會拍照,過後慢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