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洛城日報的採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又是忙碌的一夜,由於整個沖洗過程已經熟悉,朱曉華再次操作起來很順暢。到後半夜,所有的底片已經全部沖洗出來,變成照片掛在了房間裡。
次日,海鷗照相館剛開門,便有兩名陌生人前來。為首的人三十多歲,中分頭髮,戴著眼睛。身邊一人二十多歲,穿著格子襯衫,揹著相機,手中拿著紙和筆。
格子襯衫青年跟小丁作自我介紹:“我是《洛城日報》的記者,這位是我們的何主編。你們老闆朱曉華在嗎?”
小丁問:“你們找他有事?”
自從知道朱家有錢,朱曉華花了五千塊錢給父母修建了一座豪華陵墓之後,老是有些陌生人上門來求捐款。還有些上門來邀請合作的。
這些人的要求繁多,名目五花八門,但最終都一個目的,想從這裡撈點好處。
見的人多了之後,大家自然心生警惕,碰到不是照相的,多半都會問一問對方來意。
小丁見對方還揹著相機,便詳細一問。
不等格子襯衫的青年回答,同行的何主編率先開口了。何主編說:“我們想就藝術照,這種新穎別緻的拍照形式採訪一下他。”
小丁拿不準對方究竟是好是壞,她決定先把這事告訴朱曉華。
她引導這兩人到後院,朱曉華正在二樓的暗房裡忙碌著。
聽到樓下有人找自己,朱曉華走了出來。
得知對方來意後,朱曉華當即決定就在二樓走廊裡授受他們的採訪。
小丁找來凳子,雙方坐在一米多寬的走廊上對話。
何主編說:“目前,洛城流行一種藝術照片。女的都穿著白色長裙,看上去仙氣飄飄,像《盜仙草》中白素貞的造型。男的穿著雪白的鎧甲將軍服,看上去威風凜凜,像《三國》中趙雲的造型。
“這種全新的拍照方式,是你發明的吧。當時是怎麼想到這種照片形式的?”
朱曉華答:“這種藝術照在幾十年後會很普遍,很尋常,我只是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它。”
何主編讚揚著說:“這個年代拍照,大多都很古板、質樸。這種全新的照相方式一下子開啟了人們的視野,啟用了人們的藝術夢想。
“現在,洛城的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談論你的藝術照。從照相館成立到現在,大概給多少人拍過藝術照?”
朱曉華想了想,答:“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何主編和格子襯衫記者都驚叫起來:“這麼多!”
何主編定了定神,恢復鎮定,繼續說:“一張照片的價格在二十塊,一千多人,差不多有兩萬塊的收入了。沒想到開照相館這麼賺錢。
“相信很多人在得知你的藝術照後,會紛紛去模仿。據我所知,在距離這裡兩條街的地方還有另一家照相館,他們也在打造藝術照。你擔不擔心生意被他們搶去,以後有沒有打算再推新款藝術照?”
朱曉華:“你說的這家叫明光照相館,經營者姚總、點三陸我也認識。不過,他們模仿不了我,更搶不走我的生意。因為目前他們沒有膠捲,能不能拍照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