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華等人就著面前的茶水喝了起來。

小丁說:“恭喜朱哥,你發明的白素貞藝術照很受顧客歡迎,這些拍照的人,似乎都對這張藝術照百看不厭。”

唐一民也說:“沒想到朱哥的照相館這麼火爆。我們這兩天也感受到了顧客的熱情。”

朱曉華微微一笑,說:“這只是開始,隨著拍照的人增多。人們的口味會變化。僅僅一張藝術照是不夠的,未來我還要推將軍藝術照,推婚紗照。”

在三十年後,婚紗照依然是照相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不過在目前,還有點太過超前,朱曉華決定先從生活照、藝術照起步,直到人們的消費觀念形成,開始接受婚紗攝影。

這需要有個過程,三年、五年,他記得到九十年代時,人們結婚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拍照。那時,城裡人結婚也開始穿起了婚紗。

但是現在,為時尚早。

小丁、朱曉燕同時好奇地問:“什麼是婚紗照?”

朱曉華:“就是專門給結婚的新人拍照。會給新人單獨拍幾張合影。新郎大多穿著西裝皮鞋,胸前彆著寫有‘新郎’的紅色胸針,新娘則穿著潔白的婚紗。

“他們會在影樓,也就是照相館裡單獨拍幾張夫妻恩愛的合影。還有的會專門去戶外,穿著各式古裝,或極洋氣的婚紗裝拍照,這種拍照方式將生活照、藝術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當然這種時候,新人們往往不侷限於拍一兩張照片,而是整個製作成一本專門的影集。像一本書那麼厚,每一張都是照片。”

朱曉華邊說邊比劃。

小丁、朱曉燕陶醉其中。

兩人想象著,課本那麼厚的一本相簿,每張都是藝術照,該是多麼地美好、浪漫。

朱曉燕說:“要是什麼時候我能製作這麼一本影集就好了。”

小丁拉著朱曉燕的手說:“你哥是開照相館的,等你出嫁的時候,讓你哥給你辦。”

朱曉燕臉突然一紅,說:“我不嫁,我還要上學。”

眾人一起大笑。

連弟弟朱曉明也說:“讓哥給你照相,我到時給你跑腿,灑喜糖瓜子。”

朱曉華一笑,這個弟弟,一天到晚就惦記著吃的,恐怕跑腿是假,吃喜糖才是真的。

唐一民說:“我這兩天給顧客拍照,他們有人想用你的摩托車合影。問咱們現在還有沒有這項業務。”

朱曉華說:“這項業務是照相館成立之前便有的。如果有顧客想合影,當然可以。”

這項業務是他最初來石窟景區拍照時,便創立的。後來因為景區領導也買了一輛摩托車開展同樣的業務,朱曉華便退出了。

後來又忙著成立照相館,便把這項業務放下了。

現在人手齊備,朱曉華覺得完全可以撿起來繼續做。

不過朱曉華還有個疑問,朱曉華問:“景區廣場上的可以拍,顧客為什麼不去那裡拍?”

唐一民:“聽顧客說,因為缺膠捲,景區不拍,連摩托車都撤走了。”

朱曉華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