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創造營收(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根據三十年後的叉車原理,決定先在車頭裝上雙叉,用來搬動貨物。
卸掉車頭後,朱曉華找來兩塊鋼板,先用鋼絲繩捆緊試了試,負重沒有問題。
這下他心裡有底了。
朱曉華問肖隊長:“附近有切割鋼板和焊接的嗎?”
肖隊長想起來,洛城西村村口正好有一家。
肖隊長把地址告訴了他。
兩人開著卸掉刀片和滾軸的收割機,即刻前往焊接地點。
村口的這家焊接地點,是一個退休工人劉老漢開的。他原本在工廠當焊接工人,退休後無事可幹,又繼續自己的老本行。
只是這個年代工業不發達,需要焊接的機械不多,平時頂多就是幫村民們焊一焊鋤頭、鐮刀等農具,或者誰家的鍋漏了拿過來焊一焊,補一補。
朱曉華和肖隊長把收割機停到門口,機器直接堵住了劉老漢門前的出口,高度比焊接鋪房頂還高。
劉老漢抬頭看著這個龐然大物,只覺有些晃眼。
朱曉華拿出紙,畫了一張草圖交給劉老漢,要他用鋼板焊接出一個搬運貨物的雙叉。
劉老漢接過草圖,雙手都開始顫抖,這是他近年來接到最大的一個焊接活。
給收割機焊接一個巨型前叉,想想都覺無比的光榮。
最主要的,它比焊接鋤頭更有價值,也更具有挑戰性。
劉老漢滿口答應,研究完草圖後,把自己的焊接計劃告訴了朱曉華。
朱曉華問了兩個問題,最後覺得沒有差錯後,便把焊接任務交給了劉老漢。
劉老漢回屋翻找出切割機、焊接機,開始忙碌起來。
等處理完劉老漢這邊焊接的活之後,朱曉華問肖隊長:“附近有沒有大型工廠,或者工地?”
肖隊長思索片刻,說出了兩個地方。
朱曉華決定即刻前往這兩處地點看一看。
第一個地方是工地。這是一處正在建設中的大型社群,工地上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地上使用的紅磚部分也來自夾子溝農場。
工地的負責人跟肖隊長認識。
兩人到達工地現場後,肖長隊介紹朱曉華給負責人。
工人正把一捆捆的鋼筋、水泥背往建築工地,部分人手上腳上都是傷。
朱曉華數了數背鋼筋的人約有六人,他們往來穿梭,一刻不停歇,可還是供不上前方施工的使用。
朱曉華問負責人:“這些背鋼筋、水泥的,一天給他們多少錢?”
負責人算了算:“六名負責運送鋼筋、水泥的工人,加上日常開銷,加上損耗,每天差不多二十塊錢。”
朱曉華看著前方堆積如山的鋼筋、水泥,又問:“這些鋼筋、水泥多少天運完?”
負責人搬著指頭算了算,答:“至少需要一個月。”
這些堆積的鋼筋需要一點點分發到各個施工點,平均每個施工點需要跑四五天。
朱曉華說:“這樣下來的話,搬運完這些鋼筋、水泥差不多需要花費六百塊錢,外加一個月的時間。”
負責人點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