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喬的弟弟喬明宇沒有作聲,他心裡知道,朱曉華肯給他一天兩塊錢的工資,全都仗著自己哥哥的關係。

朱曉華又給他們講述了一下,每天大概要乾的工作。喬明宇負責送象山公園、白露寺的貨,李淑芬負責記錄學府路六七所學校勤工儉學的學生,每天進貨、賣貨情況,

任務分配完畢之後,朱曉華長長地舒了口氣,說:“這下我倆不用再每天送貨了,接下來我們要把這學府路市場做到飽和,再去開發新的市場。”

老喬點頭同意,說:“聽你按排。”

兩日後,洪山區合作的學校達到了十二所,從事勤工儉學的學生達到了四百多人。

勤工儉學的學生基本實現洪山區域全覆蓋。

朱曉華每天的進貨量終於突破一萬根。

進貨量突增,冰棒廠把出廠價降到了一分二厘,這已經是工廠能給出的極限價格。

朱曉華的成本再次下降。

每天傍晚結賬的時候,賬上的盈利在兩百至三百塊之間浮動。

傍晚時分,朱曉華站在窗戶邊,喝著茉莉花茶。

他身後的抽屜裡,放著整整齊齊幾摞大團結鈔票,總數額超過一千塊。

樓下的街道上,還有一些戴著紅袖章、勤工儉學的學生在來回走動。

朱曉華盤算著,再過三五天,洪山區的銷量將會飽和,每日的銷量將會穩定下來。

他想,拿下潞城市最肥的一塊市場後,是時候開發新的區域了。

他將目光鎖定在了潞城火車站、潞城東西南三大公共汽車站上。

這些區域均是交通樞紐,人流量超大,且多以長途旅客為主,多為一次性消費。這個區域的零售價格嘛,可以參考白露寺景區。

如果能攻克這片市場,那麼冰棒每日的銷量,還將邁上更大的臺階。

“今天賣了一萬根哎,可惜我們的工資只有兩塊。”

朱曉華正在思考著接下來的計劃,忽然聽見樓下老喬弟媳婦的聲音。

“兩塊已經很高了,不要不知足。”老喬的弟弟喬明宇說,“給我哥幹活麼,還計較這麼多。”

“可是,這份冰棒事業真是你哥的嗎,我怎麼感覺你哥什麼都聽朱曉華的呢?”

李淑芬繼續反問。

喬明宇說:“朱曉華可沒虧待我哥,你一個婦道人家,不知道就不要瞎說。”

“我怎麼聽你哥說,他們賣冰棒這麼長時間一共就分過一次錢,還是賈亮走的時候。而且每人就分了兩百塊錢。算算這些天賺的,肯定不止這個數啊。”

李淑芬繼續質疑。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你去問我哥,或者問朱曉華。”喬明宇放棄解釋。

對於這裡面的事,他也確實不懂。

不多時,朱曉華看見老喬騎著腳踏車回到樓下,一頭鑽進了商鋪裡。

“哥,你回來了。”李淑芬殷情地湊上去。

老喬“嗯”了聲,算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