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易亭早早的起了床,收拾收拾。

在小鎮吃了點雜碎湯,還有青海尕面片。配上一杯熬茶,洗淨了昨夜的疲憊之色。

問清楚道路方向,便租賃了一輛汽車,一路朝著結古鎮的東南方位開去。雖然有兔符咒,但是沒必要那麼著急,沿途欣賞風景也不錯。

路途的風景宜人。

緩坡一路上行,翻越巴顏喀拉山的埡口,疊嶂的山巒之上,繚繞的白雲如絲如紗般輕舒漫卷,近乎觸手可及。

遠處經過的碧空清湖,彷彿伸出雙臂便可以掬來一汪純澈。

而遠方,似乎傳來若有若無,如之音的藏歌。

易亭從車窗中探出頭,呼吸著廣袤的草山,其瀰漫的青草氣息。不由得感嘆一聲,真是人間天堂。

開了約莫二十五公里,遠處的路像是被切斷了一般,其下淌著湍急的水流。

這是一條,狹急的大峽谷。這裡就是,文成公主廟所在的貝納溝。

一秒記住http://m.et

兩邊的山脈,似乎不見邊際,高聳的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依稀可見山上的松柏,點綴著山頭的黃土巖塊。

易亭繞開峽谷,開在平坦的廟宇四周的道路上,把車停靠在空曠的靠山陰涼處。

下了車,仔細觀察文成公主廟的細節。雖然要找到廟宇,不是它,但是來都來了,看看也說不定可以瞭解一下古廟的線索。

眼前的寺廟,是一座標準的藏式建築。其緊貼在百丈懸崖邊上,風景幽靜,金光閃閃的屋頂在暴曬的太陽底下,顯得光芒四射。

走近了,可以看到,廟四周所有的懸崖和麵積較大的石頭上,基本都刻著數不清的藏經。

廟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巖壁。前方傍臨著的清流河床見底。中間一簡之地,入目所及,峽谷蜿蜒,礫石遍地。

易亭越過小溪,踏進石壁鎖道,用岩石嵌門的寺廟。

當頭的,便是一個白粉刷牆,腳下是常見的卵石鋪地的小院,廟門旁有一塊不大的石碑。

上面用古藏文,簡略地記載修築文成公主廟的原由和大體時間。

易亭不懂藏文,也就沒有多看。不過來往的遊客,似乎有些懂行的,或者是有導遊,正在細細品酌上面的文字。

進到院子裡面,院內左側是手持大刀、身披盔甲,看著體魄雄壯,面目威嚴的武將;而右側,則是身著戎裝,頭戴禪帽的騎虎壯士。

面前的影壁小牆上,似乎有飄飄欲飛的騎鶴仙子圖紋。

小院正面,緊靠巖壁的是三層高的土築石砌的藏式平頂建築。這是這座廟宇唯一的建築,上面有備註,喚作公主廟堂。

廟堂雖說不大,但站在狹小的天井裡仰望,廟堂卻顯得雄偉高大,頗為壯觀。

公主廟堂設計巧妙,按照易亭的眼光來看,還真是造型奇特,別具一格。

廟宇的窗北,和牆壁全部刷成褐紅色。

這樣,天晴日麗的時候,遠望廟宇外輪廓,就會顯現出紅光閃閃,猶如赤霞一片。

而廟宇頂部的石罅裡,又生長有一顆老態龍鍾的古柏樹。挺立在巖崖之上,彷彿是蓋在廟宇上的一把保護傘。

文成公主廟不大,易亭沒多久就逛完了。雖然挺欣賞這座寺廟,但是卻沒有找到關於山上古廟的線索。

“看來得去山上尋找了。”

易亭也看夠了,跑到一個沒人的角落,身形瞬間消失。

騰飛在空中,猛然加速,少頃,升在了與山頂齊平的高度位置。

“先從高處看看吧……”

易亭其實挺納悶的,按照老爹的說法,那個神明古廟,必然是在附近,離文成公主廟不遠的。

但是,這裡的旅遊挺發達,山腰依稀還可以看到幾個遊客,在爬山觀光。

按理說,要是真有一座從漢唐流傳下來的古廟,肯定會被發現保護。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會沒有人發現。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