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雲長意向如何(第3/3頁)
章節報錯
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目的?
總不能聯手皇甫嵩對付他?甚至連他都殺吧?
他與劉毅雖然不互相統屬,但本質上都是起義軍,一定意義上他們算是自己人。
皇甫嵩是他們的共同敵人。
他相信這一點劉毅不會不清楚,鐵定不會亂來。
是以張燕的重心並沒有任何變化。
依舊是靜待皇甫嵩糧盡,而後率大軍前往攻打,一戰而勝。
劉毅那三千部隊若肯呼應他,一同夾擊皇甫嵩,他也不反對。
若是坐山觀虎鬥,對他們進攻皇甫嵩之事無動於衷,他也能夠接受。
……
卻說洪博所言的三足鼎立,正是指三家兵馬在太行山地界的位置分佈。
其中張燕大軍位於西南方向。
皇甫嵩大軍位於南方。
而劉毅所遣部隊則位於東北方向。
劉毅所遣部隊領兵將領不是別人,正是白起!
跟隨白起前來的將領有周倉、廖化、裴元紹、李大貴等人。
三千兵馬則是幾大精銳部隊中抽調出來的,戰鬥力十分不俗。
出兵之事劉毅全權交由白起。
本來劉毅是打算讓白起帶領一萬兵馬前往。
這樣可供白起調兵遣將、實施策略的選擇就更多了。
然而白起只要求帶兵三千前往即可。
並且表示人多並不代表效果會更好。
出兵數量越多越容易引起張燕、皇甫嵩的重視。
到時候實施計策的有效性反而大打折扣。
甚至難有大作為。
相反只帶三千人馬,並且在離雙方三里外駐紮。
數量上並不會引起雙方強烈重視、容易讓人輕敵。
距離上不會對他們有太強的壓迫感,容易讓雙方或多或少的輕視他們的存在。
到時候更方便他施展出其不意的計策。
事實上。
安營紮寨之後的幾天。
白起透過分析張燕與皇甫嵩的軍情、查探地勢等等諸多考量。
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