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看到一個非常美味可口的食物。

恨不得將它一口吞下,又害怕難以吞下或是不消化。

不過他也不擔心張燕分了他的蛋糕。

只要他足夠強大,總能夠將所有黑山軍整合到麾下的。

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消化,將已收編的那些大小勢力,轉化為他自身的實力。

十幾萬投靠他的黑山軍。

實際上能夠符合他對士卒要求的並不多。

他的一貫做法就是兵貴精不貴多。

堅定不移的走精兵路線。

十幾萬黑山軍。

透過精心挑選以後,只有兩萬不到的人被他收編入隊。

而且還只是充當後備軍。

需要透過後續的系統訓練、大力操練才能轉化為主力軍。

除這兩萬被收編計程車卒,其餘眾人均編戶造冊,賜予田地復為平民。

那些人大部分都是,被壓迫而走上反抗之路百姓。

劉毅保證他們的食住與安全,又分他們田地、農具、種子施行屯田制。

以實際收穫的糧食為基準,交夠劉毅所要的,剩下都是他們自己的。

在劉毅一系列的安撫政策之下,一切都在平穩過渡,並未造成太大的不滿。

有少部分人多少有些不滿,不過見到白起、典韋、周倉等人手下的勁旅之後。

乖乖的閉上了嘴巴,大力開荒種田。

軍隊整編完畢後。

毅興城的兵力主力軍三萬、後備軍兩萬。

總兵力達到五萬人馬。

百姓人數則多達十餘萬。

整個毅興城的人口數量,比之前要翻上好幾番,規模都快趕上劉毅最初所佔的宛城。

只是各項軟體、硬體設施暫時還跟不上,比不上宛城的繁榮。

但和黑山這一帶的普通縣城相比,也算是中規中矩。

要知道年前這裡還只是個荒廢的小鎮,半年時間能夠發展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

毅興城,議事大廳中。

劉毅與白起等人正在商議各項事宜。

數日前。

劉宏任命皇甫嵩領兵前來黑山一帶,討伐黑山軍的訊息他們早已知曉。

劉毅覺得這有些不符合歷史。

據他了解,在黑山軍初起之時,劉宏見黑山軍勢大無法輕易征討。

就派人前來招安任命楊鳳為黑山校尉,統領黑山諸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