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曾學過兩手,但是沒有什麼耐心就放棄了。

雖然過去了好些年,但基本的手法還是有一些印象的。

一卷毛線,兩根竹子製作的長籤子做織針。

不是有手就行?

閒來無事。

劉毅命下人們將一些羊毛進行一系列加工。

將得到的乾淨的羊毛反覆加捻,線條越來越細,越來越結實。

最後透過併線將線條合股成毛線。

雖然看起來有些粗糙,但是劉毅覺得已經勉強能用了。

他命人將粗毛線卷繞。

根據腦海中的記憶,將手裡的粗毛線笨手笨腳的繞來繞去,終於繞出了手感。

不過他依舊沒有耐心。

織毛衣這活還真不是有手就行,還得坐的住。

而且關鍵幾處針法他有些遺忘,怕是編織出來的毛衣也是十分的寒磣,沒人敢穿。

大老爺們編不出毛衣不丟人!

他只好這番安慰自己,而後十分乾脆喊來許多手活出色的女工。

將心中的想法說與她們細聽。

這些女工們聽說是用這些粗線條編織衣服,用來裹在身上禦寒。

紛紛覺得有些天方夜譚,太過想當然。

如果和他們說這話的不是劉毅,她們絕對以為對方是瘋子。

但劉毅不同,她們對劉毅還是十分信服的。

在劉毅之前她們也不相信,有能夠便捷抽水灌溉農田的水車。

不少人對劉毅幾乎達到崇拜的地步。

所以她們非常認真的傾聽,認真的學習針法。

在劉毅的耐心講解幫助下,這些手活本就很好的女工,很快就上手了。

在幾處關鍵部位的針法處,劉毅記不清怎麼編,但是他大體思路方向還是懂的。

這些女工透過劉毅的思路,集體商討、不斷嘗試,費了一番心神。

終於還是攻克了難關。

在她們所有人夜以繼日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城中的第一件手編毛衣終於誕生。

樣子比之劉毅後世所見到的樣子,已經相去不遠。

雖然沒有染色,但是看起來依舊十分耐看。

樸實無華,但勝在耐用。

日後只要加以改進完善,提升材料的品質和改進針法。

一定能夠編織出暖和、實用又好看的手編毛衣。

讓部分有條件的百姓,能夠穿上好衣服的同時,又能能夠讓張凌的商行中多一款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