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是現在面對人家,兵力不比他們少多少的的精銳部隊。

不說守城,人家要是主動出城攻擊,他們都未必吃得消。

面對這樣的部隊。

他們感到十分棘手、頭疼。

秦頡目光希冀的望著,作戰經驗豐富、謀略出眾的李嚴、周亮。

希望他倆能夠想到破敵的辦法。

不能說李嚴、周亮之前的計謀不好。

只能說是低估了劉毅的實力、以及百姓突然倒戈讓他們猝不及防。

若非是百姓臨時加入守城,只怕宛城早就被他們收復了。

若他們二人都想不到破敵良策,那真的只能選擇強攻。

縱然賊寇可能不再守城,主動出城迎敵。

他也在所不惜。

逼對方正面一戰,就算輸他也輸的服氣!

見秦頡目光灼灼的望著自己,李嚴幾度欲言又止,最終無奈長嘆,選擇了沉默。

宛城上下一心,兵強馬壯。

劉毅長社一戰,盡顯謀略。

倘若劉毅沒有帶萬兵馬,他倒是有計可施。

如今只能喟然長嘆。

順著秦頡的目光。

最終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了沉默不語的周亮。

從進議事廳到現在,他都沒有說過一句話,這不像是他的作風。

平日議事,他好壞多少都會給出一點建議。

很少有像今天這樣,從頭到尾保持沉默的。

“益真可有破敵良策?”

秦頡試探詢問道。

見秦頡問話,周亮沒有馬上作答。

他之所以沉思這麼久而沒作聲,是因為上一次的大敗,對他的打擊有點大。

若非自己獻計,或許也不會損失那麼多兵馬。

作為獻策者,他多少有些自責。

秦頡沒有怪罪他,但他卻依舊很愧疚。

在撤兵回南就聚的這些時日,他一直都在思考計策,彌補自己的過失。

前些日子更是多次出城前往宛城查探,而後再回城不斷完善自己的策略。

經過多次推演,如今他已有七成把握,能夠收復宛城。

在眾人的目光中。

周亮緩緩起身,謙遜如常,他朝秦頡拱拱手,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