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真此計甚妙!必使黃巾賊寇東西不得兼顧也!”

秦頡容光煥發。

鬱結一掃而空,十分激動。

如果此計能夠成功實施,收復宛城指日可待。

率軍佯攻北門和東門,僅東門帶攻城器械,誘使賊寇誤以為識破他們計策。

將重心放在東門。

待西門外伏兵攻入城中,北門士卒改道至東門協助攻城。

東西俱起攻之,必使黃巾賊寇焦頭爛額,疲於應付。

他覺得周亮實在是太謙虛了,這樣的計謀怎麼能說不成熟。

這計謀看起來是聲東擊西,實際上比聲東擊西要更多變,更靈活。

忽東忽西,若打若離,假像頻出。

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又為之。

他們選擇四更天攻城,只要賊寇不小心被假像迷惑做出誤斷,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妙!

妙啊!

經過周亮的一番解釋,眾人幡然醒悟。

紛紛忍不住稱讚起來:

“益真深謀遠慮,恍若張良再世!”

“周將軍過謙了,如此妙計當有十成把握!”

“益真運籌帷幄,宛城可期也……”

眾將越誇越離譜,讓周亮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待眾人稱讚完畢。

秦頡再次召集眾人深入商討,確保這計策能夠萬無一失。

如果這次計策還失敗。

一個月內收復不了宛城,他就要被押解回京問罪。

所以他必須慎之又慎,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分工到位。

……

秦頡和周亮眾將商討計策,劉毅卻渾若不覺。

在百姓生活重新迴歸正軌以後,他把精力都放在練兵之上。

波才那裡借來的一萬兵馬。

按理說應該要歸還波才的。

不過宛城危機還未完全解除,所以劉毅暫時沒有歸還給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