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兵強馬壯、士卒數十萬,何懼之有!

大師兄莫不知擒賊先擒王?

只要我們攻佔洛陽,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用顧慮那麼多。

大師兄若不肯去,我自領軍攻打虎牢便是!”

波才依舊不為所動。

他與劉毅見解相左。

覺得劉毅實在太慫了,和印象中隻身前往洛陽聯絡內應,圖謀大事的大師兄完全不一樣。

就跟變了個人似的。

成功近在咫尺。

大業可成之際反而畏首畏尾?

波才對自己充滿信心。

如今他手握十幾萬兵馬,這就是他的資本。

就算不敵,難得還不能抽身而退?

而且看起義軍的勢頭,他根本不相信會那麼容易被鎮壓!

見波才鐵了心要攻打虎牢,勢必要將造反這條路走到黑。

劉毅知道不管他怎麼勸,都沒有用了。

兵馬數十萬有何用?

還不是皆各自為戰。

打仗不是靠人多就能贏,朝廷有眾多謀臣武將,他們有個錘子。

不過他也能夠理解波才的心情。

兩個人的立場完全不一樣。

他知道黃巾必敗無疑,東漢朝廷也是輸家。

真正的贏家是趁勢而起計程車家大族,以及各地軍閥。

他想要另謀出路,想要洗白。

波才不知道歷史結局,而且從起義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退路了。

不成功便成仁。

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既然無法改變波才的意志,那他的命運只能看天意了。

能做的劉毅已經做了,該說的他也說了,希望波才能夠謹慎行事。

“師弟心意已決,我就不再相勸,唯有一言望請聽之!”

見劉毅不再說喪氣話,波才神情這才緩和了一些。

“大師兄請說!”

劉毅打量了波才及彭脫等將領一眼,語氣鄭重道:

“師弟部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暴徒無異。師弟想成就大事,必當先約束軍隊!”

“謹記大師兄教誨!”

波才知道劉毅說的在理,但手下人數太多實在管不過來,只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