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就不同了。

它對人的重要價值,肉眼看不見但影響非凡。

說它是人體第二種糧食,、人們生活必需品,毫不為過。

無論男女老少、皇親貴族,平民百姓……只要是人,就無法徹底離開鹽。

尋常百姓不吃鹽,就會四肢疲軟無力勞作。

士卒不吃鹽不說行軍打戰,就練平時的正常訓練都成問題。

所以朝廷對鹽鐵資源極為重視。

鹽鐵官營始與漢朝。

朝廷一方面設立鹽運衙門,全國統一配送、統一售價,嚴禁加價、囤積。

另一方面以低價購鹽,以高價出售,賺取鉅額利潤,完全壟斷鹽業,並且不許私人銷售。

關於鐵器則如張凌所說,鐵器用以製造刀兵鎧甲。

北方遊牧民族在工藝技術上落後中原,武力尚且強盛,如果讓鐵器流入怕有滅國危機。

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

兩者相比之下,劉毅自然沒有選擇販賣鐵器的理由。

這不是錢不錢的事。

出於對自身發展,以及對國家安危方面的考慮,於公於私販賣鐵器都不是明智之舉。

而朝廷雖設立鹽運衙門,但百密一疏又存在漏洞。

鹽號都集中在縣城,所以在偏遠鄉村私鹽很有市場,於是就有部分鹽商鋌而走險,制販私鹽,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對此朝廷也頒佈相應律法百般嚴懲,卻依無法從根本上,阻止那些被利益衝昏頭腦的人。

因為他們都明白販賣私鹽,是最暴利的行業。

劉毅細細回味著張凌的話,內心深處更加堅定販賣私鹽的決心。

自己一不偷,二不搶,販賣點私鹽不過分吧?

當然促使他下這一決心,還有那份神秘配方。

“元福行商多年,可有制販私鹽的渠道?”

“不瞞將軍,屬下雖不曾販賣私鹽,不過平時買賣中接觸到的人不少。

制販私鹽的渠道不成問題……”

做他們這一行的地位不高,打交道卻是一等一的好手。

尤其是跟官府的關係一定要搞好。

只有獲得他們的庇護,才能在商道吃得開。

奈何鹽鐵生意完全由政府掌管,一般商販根本拿不到經營權。

也就無法透過正常渠道拿到貨源。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若能與掌管鹽鐵的官員搞好關係,或許可以拿到少量貨源。

劉毅很清楚。

眼下宦官弄權,若能和十常侍搭上線,貨源絕對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