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人民就是江山(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毅沒有被一場勝利衝昏頭腦。
他很清楚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初期靠氣勢高漲一路高歌猛進,本質上還是銀樣蠟槍頭。
十幾年秘密準備,起義僅歷經九個月,主力就被鎮壓消亡。
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
如叛徒出賣、敵人太強、不懂得靈活運用戰術陣法、不夠團結、指揮不力等等。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因素劉毅無法改變。
他能夠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不斷的強化和提升士卒的整體素質。
至於未來能夠達到何種地步,他也無法預料。
眼下只能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紀律、訓練、飲食等方面抓起。
其中又以狠抓紀律為主。
不過劉毅很清楚,凡事要有一個度,物極必反。
重刑效果立竿見影卻只是讓他們被動屈從,要想贏得軍心就得紅棗加大棒,恩威並施。
賞罰分明,軍心方穩。
表彰結束。
劉毅並沒有疏散眾人,他還有幾件重要的事要做。
其一讓人將被斬首士卒名字登記造冊。
“這些人犯了不可饒恕的過錯,但攻佔宛城功勞不可抹殺,我們不能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功是功,過是過,兩者要分開對待。
過,導致他們屍首分離,是他們犯錯的慘重代價。
功,將使他們名字被刻入功德碑,和所有戰死的有功之士並列,是他們應得的獎賞……”
停頓片刻。
劉毅語氣堅定道:
“我們現在是沒條件立功德碑,但我向大家保證日後條件成熟,我會建立烈士陵。
將所有犧牲的有功之士英名,鐫刻在功德碑之上。
並且設立公祭日定期祭拜,供後人瞻仰。
提醒大家不忘他們,為起義事業做出的貢獻……”
劉毅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未來,設想也有點想當然,但不妨礙他畫餅收買軍心。
果不其然。
校場下的眾將士在他的洗腦下,淚光隱隱閃爍。
在這天災人禍人命如草芥的年代,餓死路邊、橫死戰場……隨時隨地都在死人。
他們這些出身低下的人,根本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死活。
別說立功德碑,很多人死後連立碑的資格都沒有。
為他們立功德碑,將他們名字刻在烈士碑上供後人瞻仰!
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誰不想青史留名?
誰不想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