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求求你要點臉(第1/3頁)
章節報錯
黃巾中軍大帳內。
一疊疊竹簡被展開。
劉毅手裡握著毛筆寫寫停停。
時而沉思細想,時而奮筆疾書。
郭嘉與白起站在一旁靜靜觀望。
不知道劉毅又有什麼奇思妙想,反正看他挺自嗨的就是了。
良久。
劉毅方停筆執起竹簡細細檢閱。
他盯著自己的傑作滿意的點點頭。
竹簡上的字跡極為工整,還是清一色的繁體字。
對於後世習慣用簽字筆、簡體字的他來說,要做到這些難度極大。
不過誰讓他繼承了馬元義的身體。
能被張角委以重任,自然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蠻漢。
馬元義不僅識字還能寫一首漂亮的毛筆字,一身武藝在黃巾陣營中也不算太弱。
這些本事如今都便宜了劉毅。
不過拿著這些厚重的竹簡,劉毅還是有些不太適應。
對於習慣用紙來書寫的劉毅來說,沒有紙真的是一件很難受的事。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時候他才想念起紙張的好來。
西漢雖然發明了造紙術,不過還沒普及。東漢末年世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還是以竹簡、縑帛、絹為主。
工業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吃飽穿暖,別的忍忍都能克服。
他放下竹簡。
暗暗決定日後根基穩固下來後,定要進一步研發造紙術,讓紙張普及天下。
不僅是為了自己書寫方便或是賣紙盈利,更重要的是他明白紙張對文化的傳承意義非凡。
相比於竹簡它更易於文化傳播、儲存。
歷代戰爭、王朝更替亦或是焚書坑儒,使得我國眾多寶貴國化典籍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
這是我們難以承受的損失。
它們之所以消亡除部分政治原因,更多是因為竹簡太過笨重,遭遇戰火不便攜帶。
他現在所處時代的大藏書家蔡邕,藏書有書近萬卷,其中有不少希世珍籍。
在董卓遷都及不斷的戰火中,完好流傳到後世的十不存一。
我們總是以文化古國為傲,卻不知多少稀世文化典籍毀在內鬥、和一些政策當中。
那些偉大的文化瑰寶、先輩智慧的結晶的遺失,實所讓人痛心。
劉毅有幸來到這個時代,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他有義務讓先輩智慧的結晶傳承下去……
他將竹簡展開攤在書案上。
郭嘉懷著好奇之心,探著腦袋打量。
劉毅望著白起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