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大貴,淡然出聲道:

“無論對方是敵是友、戰鬥或是撤離,我等當做好準備。

以免到時候亂了陣腳。

倘若來軍是我等友軍,正好前後夾擊一舉殲滅關羽所部。

若來軍是關羽援軍,我們當及時撤軍暫避鋒芒。”

李大貴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未雨綢繆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大貴言之有理!”

“大貴說得不錯。”

裴元紹、周倉第一時間同意了李大貴的看法。

典韋也點頭同意了李大貴的建議。

李大貴進一步分析道:

“我認為對面是友軍的機率會大一些。

若來軍是關羽援軍,斷不會造成如此大的聲勢,也不會在這個時間點向我等發動進攻。

二者悄悄合兵一處,四更天趁著夜色掩護,偷襲我軍大營方是常理。

眼下搞得人盡皆知、打草驚蛇,卻是有些令人費解。”

裴元紹疑惑中帶著欣喜,急切道:

“你的意思是對方是張燕他們的機率,要大一些?

那還等什麼!

趕緊整頓兵馬,做好夾擊關羽他們的準備。”

李大貴搖搖頭,推測道:

“縱然來的是張燕大軍,依我看來是張燕潰軍的機率要大些。

皇甫嵩見我軍前來增援,除了派關羽攔截,定會全力進攻張燕所部。

城牆泡水多日又遭受皇甫嵩大力圍攻,張燕等人定然守不住城,是以只能棄城出逃。

皇甫嵩圍三門放北門,且在南門、東門、西門不是臨山就是近水。

張燕若是棄城必往北逃,前來尋求我等幫助,順帶禍水東引。

他們肯定不願見到我們光拿寶物,不用心盡力支援他們。”

聞言裴元紹若有所思道:

“既是張燕等人,我們只要前往支援,前後夾擊依舊能夠擊敗關羽他們。

屆時儘管張燕潰軍後方的皇甫嵩率軍趕到,我們聯手依舊能夠擊退他們。”

李大貴依舊搖頭:

“這些不過是我個人臆測,還存在諸多種可能與不確定因素。

在我們沒有弄清局勢之前,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妄動。”

聽完李大貴的分析,典韋等人深以為然。

經過潛心學習,李大貴考慮的確實是要比他們細緻、深遠一些。

以靜制動做好進退準備,確實要更穩妥。

三人終於體會到,劉毅派遣李大貴來協助他們的意圖。

決定以後一定要多和白起、郭嘉他們請教請教,長長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