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火燒得皇甫嵩潰不成軍,也險讓張燕失去安身之所。

張燕望著被大火焚燒過的城池,興致缺缺。

準備棄城另覓他處安身。

心高氣傲的他依舊不打算投靠劉毅,而是渴望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他相信只要再多方走動、遊說附近一帶的起義軍;再吸收一些流民入伍,要不了多久又能拉起數一支大軍。

仍然有和劉毅分庭抗禮,、南北而治的可能。

鄭義分析局勢,認為目前不應棄城另覓他處安身。

眼下皇甫嵩僅剩一萬人馬,他們還有接近兩萬人馬。

佔著勝利的勢頭。

人心向齊即使沒有守城器械,要守住城池也並非不能。

若選擇棄城另覓他處。

整個太行山一帶的大小勢力,定會認為他們是被皇甫嵩打得抱頭鼠竄,連落腳的地都沒有了。

兩相比較之下,棄城暫時不是明智的選擇。

況且眼下皇甫嵩面臨不小的壓力,並不比他們小。

典韋等人雖然運送戰利品返回毅興城。

然而誰也不能保證劉毅會不會,再次派他們前來攻打皇甫嵩。

若劉毅再派兵前來攻打,皇甫嵩手下大軍恐怕離全軍覆沒不遠了。

是以在鄭義的分析利弊與勸說之下,張燕決定再堅守一段時間,等待皇甫嵩主動退兵。

為自己挽尊。

……

卻說典韋等人帶著眾多戰馬、鎧甲、武器等戰利品凱旋而歸。

毅興城上下的百姓們自發的、夾道歡迎他們的守護神們凱旋歸來。

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劉毅亦是吩咐下人厚備酒席,為典韋等人慶功。

宴會上。

聽聞典韋、李大貴等人的彙報,劉毅也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本意只是想讓他們劃劃水,意思一下就行。

沒想到他們險些將皇甫嵩給殺得全軍覆沒,還運回了眾多戰利品。

不過無論怎麼說能夠大獲全勝,狠狠的殺殺皇甫嵩的勢頭,對他來說也不是件壞事。

皇甫嵩僅剩的那點人馬,使得毅興城所面臨的壓力幾乎微乎其微。

有白起在劉毅打心底就不帶怕的,只是他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重心應該放在大力搞發展、訓練後備軍、推廣屯田制、保障民生等方面。

在這個瘟疫、蝗災、極端天氣接連不斷的時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