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毅派往救援的兵力達到上萬人,或許洪博還會畏懼。

區區這點人馬,還不至於讓洪博如臨大敵、坐立不安。

洪博復又坐下。

揣測著劉毅出兵三千的意圖。

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貓膩?

或許這是劉毅故意為之,想讓與之暗中較勁的張燕早點敗亡。

若不然笙源谷一戰,劉毅就不會連張燕所部一起淹滅了。

現在這種行為不過是貓哭耗子假慈悲。

在洪博看來。

劉毅陰張燕上萬兵馬眼都不帶眨一下,怎麼看都不像會真心救援。

如果他與劉毅交換位置。

洪博甚至都懶得出兵,任不識抬舉的張燕自生自滅,省得多一個競爭對手給自己找不痛快。

劉毅派三千人前來增援,或許只是象徵性的意思一下罷了。

否則以毅興城兵力,絕對做不出這麼寒磣的事情。

洪博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測是對的。

他猶不放心的再次確認道:

“確定對方只派三千人前來?”

高銘點頭道:

“根據斥候查探回的訊息,對方確實只派三千兵馬在二十里外安營紮寨,而且還表現的十分懶散,似乎沒有急切救援張燕的打算。”

聞言洪博方不疑有他,衝高銘說道:

“對方其意不在救援。

區區三千人馬何足道也!

我等以逸待勞,趁對方立足未穩,五千精銳足可破之。”

高銘見洪博有些盲目自大,並沒有把對方三千人放在眼裡,忍不住提醒道:

“我等兵力雖遠在對方之上,然馬元義手下兵精將猛,縱然只派三千兵馬前來,亦不可小看。

皇甫將軍只命我等在此駐守,未讓我等妄動。

眼下貿然出戰恐皇甫將軍怪罪,到時我等皆無法交代。

不若先回報皇甫將軍,等候指示再做定奪不遲。”

洪博聞言不置可否,並完全認同高銘的建議。

將毅興城來軍情況向皇甫嵩稟報,沒有問題。

但按兵不動等候指示再做定奪,只會延誤戰機。

等對方安營紮寨、養精蓄銳佈置好一切,再行攻打就會錯失良機。

再者他獨自領兵,身為主將就要有自己的見解,總不能事事都要向皇甫嵩拿主意。

那樣還要他領兵做什麼?

而且一來一回也要耽誤不少時間,到時候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洪博暗暗搖頭。

高銘如此缺乏自主領兵作戰能力,怪不得一輩子都只能當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