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用3D插畫還原山海經神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在少不更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你大概也曾被莊子的浪漫迷倒過,繼而在早讀時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給“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加上呼嘯而過的特效。

人類對“神獸”的熱愛,是很執著的。你看,哪怕很多故事只能算現代工業流水線的殘次品,金剛大戰哥斯拉不也一直是票房靈藥?

在中國,離年輕人最近的古籍,同樣也是“神獸”橫行的,當屬《山海經》了。

《山海經》成書年份不詳,作者亦不詳。前人有認為是大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兩千年前,司馬遷曾表示:“《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到了21世紀,年輕人可沒有這麼多顧忌。從國產遊戲常青樹《仙劍奇俠傳》到國漫之光《大魚海棠》,山海異獸從來都是插畫師筆下存在感極高的寶藏。

她是縣城畫師,卻畫出了最酷的《山海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大魚海棠》

河南女孩舍溪,同樣一見山海“誤”終身。

這位“半路出家”的自由插畫師,在三年前第一次接觸到《山海經》時,第一反應便是不由自主地驚歎:“天啊!”

她說,自小對古代玄幻故事的心馳神往,突然就有了歸宿。

但其實,山海異獸帶給舍溪的驚喜,要遠遠超出興趣。《山海經》的出現,讓她找到了可以不斷創作的題材,以及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

2019年末,舍溪開通了個人抖音賬號,釋出自己創作的山海異獸。儘管,兩年半的時間,舍溪保持了一貫的“龜速”更新水平,“僅僅”釋出102個影片,卻仍然積累下了133萬粉絲。

深夜趕畫時,常與舍溪做伴的唯有筆下的神與獸,一燈一筆一畫布,那些古人文字裡“其狀如羊而赤鬣”的“蔥聾”、“狀如狐,其背上有角”的“乘黃”、“養之可以已憂”的“朏朏”……逐漸鮮活起來。有網友留言道:“舍溪的作品很棒,畫中的神不再冷冰冰,而是有溫度的。”這時候,舍溪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能夠溫暖自己的畫面,同樣也能溫暖他人。

她是縣城畫師,卻畫出了最酷的《山海經》

“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抖音@舍溪

舍溪說,山海異獸給了她陪伴。而她,卻賦予了它們躍出古籍的生命力。

她是縣城畫師,卻畫出了最酷的《山海經》

神獸面對人的時候,一定很溫柔

過去三年多來,舍溪還原了很多《山海經》中的神獸。如果說遇到《山海經》並畫下的第一筆是緣起,那麼藉由《山海經》,舍溪得以通往更大的神話世界,後邊的創作裡,她還原了不少“大眾臉”:青龍、朱雀、白虎……還有其它古籍裡不太為人熟知的神獸,比如東晉《抱朴子》裡的祥瑞之獸白澤。

她是縣城畫師,卻畫出了最酷的《山海經》

“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抖音@舍溪

不過,神獸從來不是舍溪筆下唯一的主角。除了去年為支援武漢抗疫創作的“萬物有靈”,舍溪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人一獸”的設定:

朱雀被認為能接引死者靈魂上升於天,舍溪便讓天地之靈救贖孤獨的亡魂;鯤的身影沒有展翅“扶搖直上”,而是安靜盤桓、俯身低眉,與畫中人對弈。

舍溪最滿意的一幅作品,則是來自“境”系列的九尾狐。畫中,巨大的屏風下只有一個孤單的背影,屏風上則是已經成型只等著最後完工的九尾狐。

她是縣城畫師,卻畫出了最酷的《山海經》

“境”系列畫作。/舍溪

舍溪為“境”系列撰寫的主題語是“沉浮世界,靜擇一片清寧,繪心,繪夢,繪境”,而那個孤單繪畫的背影,其實便是她自己——因為,這幅插畫創作在兩年前她最迷茫的人生階段。那時候,她正決定給自己兩年時間,試著成為一名自由插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