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八十萬禁軍都是戰五渣(第2/4頁)
章節報錯
怕不是要被文官罵上一個“流芳百世”!
所以才有眼下這個奇怪的局面。
保定城和太原城都有府尹,但……他們的許可權……一言難盡。
明面上,他們的許可權當然和所有府尹相同,可……只要和兵事搭邊了,事情的處置權就不在他們手上了。
甚至可以說,保定城若是沒有那個裴朝良在,盧承林一樣可以把保定治理得很好。
裴朝良那貨就是可有可無的。
但是……不行啊,這樣要捱罵的,不論是皇帝還是盧承林,還是負責簽署這道政令的丞相,都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乾脆送個府尹來,具體太原和保定會發展成什麼樣,就要看你們各自的手腕了。
這種舉動,典型的既當又立。
“……安仙師也不必驚訝,日後你若是能和朝堂多接觸,讓你吃驚的事情會更多……”
聶錚端正姿態:“願聞其詳。”
“第一批戍邊軍都不是本地人,家中高堂都在南邊……”
這裡都不需要盧承林多做解釋,聶錚就已經明白其中的奧妙了。
人質麼,你敢在邊城跟著主將作亂,直接給你爹孃咔嚓了。
“看來安仙師明白為何會這樣安排,只是後來……就變得可笑了。”
盧承林娓娓道來,將這二十年戍邊軍如何發展演變都說了一遍,聽得聶錚目瞪口呆。
因為朝中本來對威遠和戍邊二軍的限制政策很完美,讓聶錚覺得這兩支軍隊根本不是人得待的地方。
結果……朝中大佬騷操作不斷,各類政策一點點的調整變化,逐漸就變了味道。
比如原來能按時發軍餉,後來就開始拖欠或者剋扣。
本來還能發到家鄉父老手裡,後來就以驛站人手不足等等奇葩理由,限制了邊軍將士和家中父老互通訊件。
等到邊軍士卒收到家書時,距離寫下這封家書的時間,都快一年過去了。
至於為何要限制,用腳後跟都能想得到,就是不讓邊軍將士及時收到軍餉沒發齊的訊息。
“……再後來,威遠和戍邊二軍,乾脆就成了朝中大佬們安置匪人賊寇的地方,在家鄉犯了事,便被髮配充軍到這裡……”
如此一來,兵員越來越多,相當於每個大頭兵的軍餉就越來越少。
刀頭舔血用命換錢,結果還沒錢,誰樂意?
不得不說,朝中大佬這波操作著實騷出天際。
給你塞些歪瓜裂棗來,讓你頭疼兵員管理,讓你頭疼軍餉發放,給你找事做,讓你產生內耗。
然後為了方便自己甩鍋,乾脆讓這兩座邊城可以自理財政。
然而強龍不壓地頭蛇,那些過來待幾年熬資歷的府尹,哪裡能夠和盤踞在這裡的戍邊軍掰腕子?
於是乎就演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士卒越來越多,軍餉越來越少,還恰逢天下承平的盛世時期,若是真的沒軍餉鬧出兵變來,怕是朝中大佬們喜聞樂見的事情……”
有了前面的陳述作為鋪墊,聶錚對這番話深以為然。
這種算計人的齷齪手段,是南楚人的風格。
“可沒錢就是沒錢,總不能變出錢來。所以……我們想了一個法子,讓戍邊軍將士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戰……”
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聶錚頓時有些動容。
戍邊軍的種種不合常理讓聶錚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曾經從書裡看到的記載都是錯誤的。
聶錚記得,一場平原會戰,戰損率先達到十分之一的,士氣就會大洩,就會開始潰散。
因為他們也是人,也會感到恐懼,看到昔日活生生的面孔在自己跟前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當然會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