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是一座山。

位於金陵鎮江,山上道觀無數。

一座道觀,便代表著一道茅山法脈傳承,符籙,請神,趕屍,煉丹,星象占卜,風水相術。

六大法脈,組成了整個茅山,也形成了三宮六殿之格局。

看著眼前的茅山山門。

張恆有些想入非非,記得第一次見到徐真人,他住在四面漏風的義莊裡。

一轉眼,居然要在山上住宮殿了,這是漲行市了呀。

“把車上的東西都卸下來。”

張恆向後面吩咐一聲。

這是他第一次迴歸山門,當然不是自己回來的。

這就像家裡過日子一樣。

誰誰誰,一直說自家孩子在外面混的好,結果破衣爛褂的回來了,別人一看就不是那麼回事。

張恆也是一樣。

就算他不要面子,也得給徐真人把面子掙出來吧。

所以張恆這次回來,不但動用了專屬列車,還帶了十車廂的物資回來。

其中有五車廂大米,兩車廂藥材,兩車廂布料,一車廂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外加二十萬大洋。

“你是...”

正從卡車上往下搬著東西,迎面就看到從山上下來了兩個打掃山門的小道童。

他們看上去十歲出頭的樣子,還沒有手上的掃把高,身上穿著灰色的小號道袍,對張恆有些不確定的問道:“你是張恆師兄嗎?”

“你們認識我?”

張恆有些驚訝。

聽到這話,胖點的小道童開口道:“師兄,我們看過你的照片,你騎著高頭大馬,可威風了,師父說要是沒有你,我們現在還在討飯吃呢。”

“討飯?”

張恆露出瞭然之色:“你們是山下逃荒來的災民子女吧?”

半年前。

張恆曾勸摘星道人給山門寫信,讓宗門宿老多收養些逃荒人家的子女和孤兒,一方面是行善積德,一方也是為了更好的應對未來。

自那之後,也沒見摘星道人說起過這些事,張恆還以為沒實施呢。

沒想到已經開始實施了,只是沒有大肆宣傳而已。

“你們叫什麼名字,師父是誰,上山多久了?”

張恆和顏悅色的問道。

胖道童回答:“我叫葉涵敬,師父是神吉真人,上山已經有五個月了。”

瘦道童回答:“我叫白涵婷,師父是神慧真人,上山三個月了。”

神吉真人和神慧真人,是跟徐真人同代的茅山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