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人看上去滿意,好像又有點不滿意。

張恆也知道自己年紀大,跟十幾歲的少年沒有可比性,只能小聲問道:“徐真人,年級大了是不是對修道會有影響?”

“有,但不是決定性的。”

徐真人口唸玄詞:“道可道,非常道,如果一個人年紀大了,便不能修道,不能得道,那還是道嗎?”

“昔年呂祖,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如果年紀大了便不能修道,呂祖又怎麼能有後來的成就?”

“所謂天法財侶地,最重要的是天時,天機,天命,天運,而不是天賦。”

“更何況,你的根骨並不差,我當年拜師學藝時長輩給我測試根骨,我也只得了箇中上而已。”

張恆將信將疑。

他不是小孩子,不會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天賦的重要性,就算比不上天機,天時,天命,天運,也一定至關重要。

徐真人這樣和他說,更像是安慰他,讓他不要胡思亂想。

就像上學時,老師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一樣。

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百分之一的天賦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徐真人,我能拜您為師,跟您學習道法嗎?”

張恆試探著問道。

“能...”

如果換成小說,恐怕徐真人就該一口拒絕,張恆走投無路只能去找見錢眼開的錢真人了。

可現實不是小說,徐真人雖然覺得張恆年級有點大,不想收。

但也沒到一口回絕的地步,看上去張恆還是很有向道之心的。

徐真人為人正值,思前想後,決定給張恆個機會。

只是說修道,修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徐真人從床頭拿出一本道經,開口道:“這是茅山的淨壇頌,早晚兩課的必讀之物,共六千字,你拿回去先背熟吧,如果半七天內都不能背熟,你以後也不用來見我了。”

一些小說中,拜師九叔,上來就學道法和法術,那是不現實的。

這跟上學去,老師不教1+1=2,上來就丟給你一本微積分一樣,你看得懂嗎?

就拿淨壇頌開篇的一句話來說。

發爐祈真佑,冥心感聖賢,虔恭禮寶懺,願得壽長年。

真佑是什麼?

聖賢又是誰,怎麼感應它?

寶懺又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