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賞賜群臣(第3/3頁)
章節報錯
老子才登基,你就想讓老子割地求和?
“說說你的想法,希望能讓朕滿意。”他冷聲說道。
“回陛下,如今我朝最大的問題是百鍊宗,只有徹底消滅了百鍊宗才能有餘力應對其他敵人,在未消滅百鍊宗之前,輕易開啟其他戰端,對我朝不利,所以微臣以為先集中力量消滅百鍊宗,同時透過談判拖延大周的進攻時間。”孫交道。
“只是拖延時間?”鄭銘道。
“微臣只是想拖延時間。”孫交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說道。
鄭銘微微頷首,道:“談判就免了,百鍊宗要滅,但也不能讓大周看輕我大璃,他們既然想打,那就打,什麼時候開始打,他們說的算,但什麼時候結束,由朕說的算。”
“曹正淳,擬旨調虎嘯營,騎兵營、機關營,北山省陷陣營前往雲上省,封高順為從二品顯武將軍,為鎮南大將軍府副將。”
“冊封嚴明臣為三品鎮海將軍,大璃水師改為鎮海水師,暫聽鎮南大將軍府調遣。”
“奴婢遵命。”曹正淳說道。
眾臣聞言,心思卻活絡開來了。
鄭銘的一番操作讓他們對鄭銘又有了不少了解。
之前他們還覺得新君登基,必然會讓大璃疲軟一段時間,可現在看來這位新璃皇可一點不比鄭青松弱勢。
那股霸道、鋒芒畢露的姿態甚至還要超過鄭青松。
不是鄭青松不霸道,而是以前鄭青松不需要在朝堂上表現出霸道,鄭青松四十多年來已經樹立了無上的威勢,朝中眾臣早就將鄭青松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裡了。甚至有些事都不需要鄭青松說,他們就知道鄭青松的態度。
可鄭銘剛剛登基,他不瞭解群臣,群臣也不瞭解他。
至於威勢,更是近乎於無。
也因此鄭銘要立威,要樹立屬於自己的威勢。
百鍊宗、大周皇朝,就是他豎立威勢的開始。
“還有其他事嗎?”鄭銘又問道。
見沒有人再說話,鄭銘看向曹正淳,說道:“既然你們沒事,朕這裡還有點事,曹正淳念一下吧。”
接著曹正淳開啟一份聖旨唸了起來。
新君登基自然要賞賜一番,不但要賞賜金銀,還要提拔一些官員。
一是為了彰顯新君的恩德,二是為了給合適的人騰位置。
賞賜的金銀不必多說,鄭銘只是按照慣例給朝中諸位大臣都賞賜了一番,但官員調動就有意思多了。
吏部尚書林徐,戶部尚書陳哲遠入內閣,工部尚書趙默入內閣,同時吏部、工部、戶部左侍郎升為尚書,賈詡升為吏部左侍郎,辛棄疾任兵部左侍郎,杜如晦入戶部左侍郎。
如果不是賈詡他們在朝堂上資歷太低,鄭銘都想讓他們直接入閣。
不過就算如此,朝中眾臣也是一片譁然。
什麼叫一步登天,這就是一步登天。
辛棄疾還好點,怎麼說也有個知府的官身,可賈詡和杜如晦可是連功名都沒有,居然直接成為六部左侍郎。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曹正淳繼續念著聖旨。
山海縣原本縣衙的一應官員全部升官,姚海生賜同進士出身,出任凌原府知府,白松賜同進士出身,出任北邊府知府,羅華生賜同進士出身,出任山海縣縣令等等。
胡青牛任太醫院正五品院使,公輸仇為新建機關院正四品院使。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鄭銘登基後可沒忘了山海縣的那些老部下。
而且如姚海生這些人都是已經習慣了山海縣的施政模式,未來若是鄭銘想要改革整個大璃,他們都將會成為主力軍。
除此之外,山海縣這幾年還培養出一批年輕的文書,鄭銘也沒有把他們忘記,只是他們的起點可能要低一些,所以鄭銘沒有在朝堂上宣佈。
而朝堂上,內閣擴充到七人,應該算是大璃有史以來,閣臣數量最多的時候。
不過其中張靈徵、孫承運、張立、林徐都已經七十歲左右,估計也幹不了多久了,鄭銘此舉也是為了培養下一代內閣。
過個兩三年,等這四人致仕,賈詡等人也差不多有自己的底蘊了,正好可以入閣。